苗炜
专栏作家
Columnist
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林徽因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襟,这个动态有一股震荡人心的力量……
很多人都看过那张照片: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三人留下一张合影,泰戈尔居中,徐林二人站在左右。还有一个仆从从泰戈尔身后探出头来。这张照片是黑白的。感谢AI,有一天我看到了彩色照片,居然带动态效果,林徽因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襟,这个动态有一股震荡人心的力量,让我重新又看了很多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
泰戈尔访华,留下不少照片,其中有一个人物,中文名叫恩厚之,英文名叫伦纳德·埃尔姆赫斯特,他当时是泰戈尔的秘书。1912年,恩厚之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历史和神学,打算跟随他的父亲进入教会。1919年,他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当选为康奈尔大学国际俱乐部的主席,该俱乐部主要面向外国学生。恩厚之当了主席,发现俱乐部没有经费,他于是开始筹款,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寡妇多萝西。在美国,他还认识了泰戈尔。1921年,他跟随泰戈尔到了印度,开始在Sriniketan帮助泰戈尔建立一个乌托邦似的农村。他后来跟着泰戈尔环游世界,回到英国后跟多萝西结婚,多萝西大概有三千万美元的财富,当年的三千万美元实在是太富裕了。
有了妻子的支持,恩厚之开始在德文郡的达廷顿庄园进行了农村重建实验。达廷顿庄园是由两个性格复杂、充满矛盾的人之间牢固而亲密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多萝西是一位非常富有的美国人,渴望人人平等的世界,却又不愿放弃任何个人特权;恩厚之本是立志成为牧师的人,却失去了对基督教的信仰,转而采用农业科学的方法来帮助人类。多萝西是个现实主义者,对待人有时会很无情,而恩厚之是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但他对别人的信任往往落空。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理想主义和社会使命感:帮助人们,尤其是为人们树立更好的生活方式的榜样。他们走向婚姻并创建达廷顿庄园的历程,勾勒出20世纪初一幅丰富多彩的乌托邦画卷,其中有慈善、人道主义、灵性和国际交流的愿景。
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之后,有一段时间颇为窘迫,情感也不舒展,于是出国游历,他在英国拜访了恩厚之的庄园,并表示要在中国建设一个类似的乌托邦。他给恩厚之开了一份初期筹备工作的明细,这份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徐志摩的窘迫,他回中国的路费都列在其中。恩厚之给了他几百英镑,但徐志摩回中国后,并没有进行乡村调查。1929年之后,徐志摩也不再给恩厚之写信,看样子,徐志摩知道自己对恩厚之的乌托邦之梦太敷衍,不好意思再保持联系了。达廷顿庄园的社会主义试验,在恩厚之夫妇去世后,由他们的基金会操持,现在还是一个旅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