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近年回归的流失海外文物
第62版:文化 2025-06-30

近年回归的流失海外文物

非虫/刘绮黎

盗割前的天龙山第8窟北壁龛内主尊佛像

佛像现状

整理 | 非虫 制图| 刘绮黎

在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之际,国家文物局对外披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祖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

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10倍之多

海外文物回归主要有三大渠道:

购回 捐回 追索

这三个方式之间也有交叉,也各有利弊。

古生物化石等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接收澳大利亚方面向中国返还的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一件古生物化石。其中部分为澳方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另有部分为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友人捐赠。

圆明园汉白玉石柱

2023年3月至6月,7根圆明园流失的汉白玉石柱顺利从挪威回返中国,并在北京圆明园展出。这些石柱于1860年流失海外,后被挪威一家博物馆收藏,经过十年的努力,才最终促成挪威收藏机构向中方捐赠这批石柱文物。

西周丰邢叔簋

2024年年初,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流失的西周丰邢叔簋。

当年1月28日,文物在专人护送下,搭乘航班安全运抵北京,结束其40年的海外漂泊历程。经组织专家实物鉴定,并与历史档案照片、拓片资料反复比对核验,从造型风格、装饰工艺、铭文书体、锈蚀面貌、伤残痕迹等方面综合判定,该簋是丰邢叔簋原器,为一级文物。

天龙山佛首

2021年7月24日,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终归故土。天龙山佛首追索采取"科技取证+法律追索"的模式,2020年技术人员运用3D建模技术复原了被盗凿痕迹,精准锁定了文物出处,最终,从日本追索到文物。

秦人金饰片

2015年,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32件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被成功追索回国,除4件鸷鸟形金饰片以外,其他28件是由吉美博物馆退还原捐赠人后无偿返还中国的,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主动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2019年,我国从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展现了技术革命的威力。上海博物馆实验室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鼎内壁发现了肉眼不可见的铭文痕迹,与湖北随州出土的青铜器成分完全匹配。

796件套文物艺术品

2007年,意大利政府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艺术品的判决。历经10多年的漫长追索。2019年3月,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长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国文物终于“回家”。

链接

“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

曾轰动一时的“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是中国民间通过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开创性案例。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于2015年在匈牙利被发现,随后中国村民在荷兰和中国提起诉讼,尽管荷兰法院以诉讼主体资格问题驳回了起诉,但此案例开启了中国民间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径。

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新华社、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等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