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路36号
黄浦公园
光陆大楼
上海油画雕塑院
东方之光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少女》雕塑
上海科技之门
陈逸飞工作室旧址
整理 | 王悦阳 制图| 刘绮黎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一生在多个领域里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毋庸置疑的是,无论身在何地,上海始终是陈逸飞一生的精神家园与艺术母亲。上世纪90年代初,陈逸飞提出“大美术大视觉”理念,将视觉艺术的各个门类融会贯通,以上海这座城市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与上海有关的经典作品。他不仅是海派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城市美学的革新者。除了描绘老上海风情的油画作品外,他还拍摄了数部围绕上海的电影,并为上海许多市政建设与地标性建筑进行了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创作。斯人已逝二十年,不仅留下了作品,更留下永恒的“大美术”理念,至今,在上海的许多角落,依旧可以找寻到陈逸飞的艺术身影与文化影响力。
四川南路36号
四川南路36号的历史建筑始建于1860年,由葡萄牙建筑师罗礼思设计,其鼎盛时期能容纳一千余人。这里曾是陈逸飞童年时与母亲频繁造访之地。根据他自己的回忆所说,他总被那里高耸的穹顶、精美的装饰雕塑以及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画深深吸引。正是这处优秀历史建筑中丰富的艺术元素成为了陈逸飞的艺术启蒙。
黄浦公园
陈逸飞童年、少年时居住在北京东路与四川中路交界处的北京公寓里,外滩一带一直在他的“生活半径”内。外滩的黄浦公园是他放学后以及休息日放松、玩耍的“小基地”,也是他观察往来市民,为他们画速写的绝佳场所。
光陆大楼
光陆大楼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鸿达设计,位于虎丘路146号,1928年落成,底部曾为光陆大戏院,上层为办公用房和公寓,这种“巴黎式”的布局安排在当时的中国十分少见。早期,光陆大戏院放映的主要是英美电影,后逐渐成为专映新闻纪录片的电影院。陈逸飞少年时常去电影院,一看便是一个下午的电影短片和纪录片。陈逸飞曾回忆道:“……从那时起,我了解到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并和电影结下了缘分。”
上海油画雕塑院
1965年,19岁的陈逸飞随着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的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等老师以及部分同学进入新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现上海油画雕塑院)”,成为该院首批专业画家。陈逸飞在油雕院度过了宝贵的青年时期,在这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中茁壮成长。24岁起,陈逸飞就担任了油画创作组的负责人,他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与了许多重大的现实主义主题创作,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方之光
陈逸飞参与设计的《东方之光》以古代计时用日晷为原型,用不锈钢管构成错综精致的网架结构,大气磅礴又极尽纤巧,是一件完美融合东西方雕塑技巧、理念与审美的公共艺术作品,2000年,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浦东开发十年精品项目”之精品城市雕塑、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2009年,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如今,《东方之光》已经成为上海城市记忆的一部分,融入申城的血管与肌理,与城市同呼吸、共脉搏。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少女》雕塑
《上海少女》由陈逸飞于2000年在上海泰康路工作室(田子坊)创作完成。陈逸飞将他著名的“海上旧梦”系列油画中的女性形象翻成立体雕塑,少女身着旗袍,手持鸟笼与香扇,身姿婀娜。
上海科技之门
这是一件长106.8米,宽48.8米,高15.8米的超大金属椭球体,悬置于上海五角场下沉式广场之上。陈逸飞参与设计的这一形象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绘红彩蛋,借助其孵化、育孕、诞生的概念,象征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未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陈逸飞工作室旧址
1998年,泰康路一条弄堂里的食品机械厂在改制后准备拆迁。陈逸飞实地考察后租下了数间厂房作为工作室,经常在此作画至深夜,也曾与许多好友在此度过难忘的欢聚时刻。与此同时,他还对许多废旧机械进行了艺术化改造,带动一批艺术家与相关企业进驻。著名画家黄永玉为这片街区命名“田子坊”(谐音春秋时期著名画工田子方),成为城市文化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