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佘太君真有其人吗?
第42版: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2025-05-05

佘太君真有其人吗?

何映宇

陕西北宋墓志盖。

郑佩佩饰演的佘太君。

解放后经过抢救、整理、改编,基本去除了宣扬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节。佘太君的形象逐步丰富,成为老当益壮的爱国女将典型。

记者|何映宇

近日,榆林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发现一块北宋李氏夫人墓志盖,和早年入藏于榆林市府谷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墓志石是一合。墓志的“团圆”或揭示戏曲中巾帼英雄“佘太君”创作原型的家族史。

在民间,杨家将和佘太君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以麟州为根基,同府州折家将一样,都是北宋的军功家族,共同承担着抵御辽和西夏入侵的责任。两大家族的地理位置相近,除了军事合作外,联姻也很常见。陕北口音“佘”和“折”同音,有学者认为,千年传唱的“佘太君”很有可能是“折太君”。

两个折太君的结合体

唐朝末年,时局动荡,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折氏家族开始在府州地区逐渐崛起。五代至北宋时期,府州折氏与麟州杨氏、丰州王氏等地方势力相结合,先后依附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政权,接受他们的册封,世代镇守府州。折太君的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在公元930年后被唐明宗授为府州刺史;父折德扆,被后汉隐帝特任为府州团练使。宋建隆二年(961年),折德扆朝见太祖赵匡胤,得到赵匡胤赏识,遂投降宋朝。

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演义里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该碑记载折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寿77岁。

但是,“佘太君”的事迹也可能是移花接木自《宋会要辑稿》记述的另一位折太君,她的事迹与传说中杨业妻颇为相像,不过她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在《宋会要辑稿》中,王承美夫人的事迹和传说中的佘太君故事较为相似,而且王承美夫妇是曾与契丹军交战并立战功的,这里面的折太君非常有谋略,是令契丹军闻风丧胆的人物。而且《宋会要辑稿》里面的太君与杨继业、杨延昭是同时代的人物,她的儿子文玉、怀玉在《杨家将演义》中也有类似的名字,所以佘太君很有可能是杨业妻子与王承美妻子的结合体。

佘太君的文学形象

佘太君的文学形象最早出场是在元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此剧写北宋枢密王钦若私通辽邦,为陷害镇守三关的杨六郎,派女婿谢金吾拆毁杨家清风无佞楼,并伤及佘太君。杨六郎闻讯偕焦赞私下三关,回家探母,因而中了王钦若奸计,为其所执。焦赞夜入谢府,杀害了他全家。宋真宗遂判处杨六郎、焦赞死刑。正在绑赴法场之际,被杨六郎岳母长皇姑所救,同时孟良在三关截获辽邦给王钦若谋反的密信,奏明皇帝,事实才真相大白。王钦若被处死,杨六郎和焦赞受到加封,清风楼也得以重建。

佘太君更多是一个艺术形象而非历史人物。最早系统叙述杨家将故事的是明清时代的小说《杨家将演义》和《杨家将传》。后来的众多说书人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从而形成了杨家将故事体系。解放前,这些评书都是口口相传,其中受原始小说影响,怪力乱神的情节很多。解放后经过抢救、整理、改编,基本去除了宣扬封建迷信和愚忠愚孝的情节。佘太君的形象逐步丰富,成为老当益壮的爱国女将典型。

在小说和戏曲故事中,佘太君精通韬略,忠心报国。面对西夏侵扰,佘太君义无反顾,以百岁高龄,身挂帅印,率杨家十二寡妇征西,留下可歌可泣的杨门女将故事。佘太君和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流传甚广,现在内蒙古准格尔地区还流传着一个十二寡妇在十二连城曾经各守一城的传说。而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有一座大佘太镇。1928年初春,人们修缮大佘太古城墙,在清空古城墙旧根基时,发现了沉睡在其中的一块宋代残碑。残碑上字迹模糊,人们只推测出一个“佘”字。这块残碑的出土,当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在民间口口相传:佘太君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走向残唐五代的时期。这些地方割据政权都曾经在安北地区建立过地方政权。没有理由不相信佘太君与佘太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间传说。

本周博物

《杨门女将》

1960年,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和崔嵬一起执导了经典戏曲片《杨门女将》,讲述了宋朝仁宗年间,杨宗保阵亡,佘太君驳斥主和谬论并挂帅,携杨门女将抗敌,杨文广在比武中得胜随军,众人识破西夏王计谋,将计就计,在采药老人相助下,内外夹攻歼灭西夏兵将的故事。1962年,该片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