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以设计之名,定义未来
第37版:广域/观察家 2025-05-05

以设计之名,定义未来

刘迪

以设计之名,定义未来——或许这才是东京大学新学院的深意。

刘迪

设计思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国家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创新乃至国际竞争格局。

日前东京大学宣布,将在2027年秋开设一家设计学院(College of Design)。据悉这家设计学院为本硕连读5年一贯制。招生人数约100人,半数来自国外。课程以“设计”为核心,涵盖艺术、银行、交通等广义设计领域,全英语授课,首年全员住宿。这是东京大学自1958年以来,近70年首次设立新学院。

作为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创建新学院的真正目的何在?东京大学说,这所新学院目标是文理融合型教育,培养应对复杂全球性课题人才。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将不再是单一技术突破,而是能否以先进的设计思想,引导科技发展与社会演进,实现系统性、可持续的全面创新。

在这个时代,设计思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国家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创新乃至国际竞争格局。这一趋势在全球多所顶尖大学已有体现,例如MIT将设计融入AI与城市研究,阿尔托大学则以可持续创新为核心重塑设计教育体系。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已从传统美学与功能优化,转向技术伦理、人机共创、生态可持续与社会系统重构等复杂议题。设计不仅关乎形式,更成为统合技术、社会与生态系统,引导未来创新与治理的重要方法论。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社会与科技的重大转型,都伴随着设计思想的革新。20世纪,包豪斯推动了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工业体系与生活方式。21世纪,斯坦福大学提出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成为信息时代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

科技实力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深厚的设计哲学引导,便极易陷入盲目扩张、伦理困境与资源浪费。负责任的创新,需要以设计为引擎,在加速发展的科技力量中,保持对社会福祉与人类价值的坚守和平衡。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设计、设计正义与跨学科创新,正在深刻重塑教育、产业与治理结构。

设计思想不断推动社会突破传统界限,直面技术伦理、社会公平与生态责任,开启面向未来的多维变革。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已由单向控制转向高度协同与共创共生,设计的任务,是在人机交互与系统构建之间,搭建理解与创新的桥梁。

今天,设计作为系统思维、跨界创新与社会引领的综合力量,正逐步成为国家智力水平和制度韧性的象征。

在过去十年间,日本新设了多个与设计相关的学部与课程,如大阪产业大学的信息设计学部、明治大学的国际建筑与都市设计课程、庆应大学的媒体设计研究科,以及东京造型大学的设计教育与研究专业等。这些项目普遍强调跨学科融合,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人工智能深度改变社会的时代,设计教育的任务,已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更是塑造能驾驭复杂系统、理解多元需求的未来引领者。

以设计之名,定义未来——或许这才是东京大学新学院的深意。

[发自东京]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