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涂小煌:开创“极速康复外科”
第71版:健康 2024-11-18

涂小煌:开创“极速康复外科”

陈霞琼/肖鑫

左图:涂小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肿瘤中心主任、极速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上图: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胃肠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如何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效、减负、缩短住院周期成为医疗改革重要课题。

右图: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团队。

上图:在涂小煌看来,关爱患者要从我做起,爱在细微处,要做有温度的守护者。

极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患者手术后16至36小时出院,医疗费用比传统康复模式节省30%以上。

撰稿|陈霞琼 肖鑫

2024年9月,浙江杭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2024中国医疗质量大会”在此举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涂小煌医学团队的“极速康复外科(FRAS)在微创胃肠外科中的应用”,被微创医学技术质量管理项目专家委员会评定为“2024年度微创医学技术质量管理典型实例”。

“微创医学技术管理实例征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首次微创医学技术质量管理案例评选。参选案例来自全国300多家医院和医疗中心,通过2个月的遴选,上海四院涂小煌领衔的胃肠外科团队从中脱颖而出。这也标志着“极速康复外科”正逐步引起业界及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与关注。

“极速康复外科”是以涂小煌领衔的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团队在国际首创提出新的医学理念,并将其成功引入临床实践,使得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恢复更快,在康复路径上有突破性进展,取得卓越的临床效果。极速康复外科的实施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患者手术后16至36小时出院,医疗费用比传统康复模式节省30%以上。

创新手术理念,“极速康复”成熟

2024年10月初,来自青海的81岁卜老伯因患胃癌,到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就医。他们原本以为在上海治疗要花十来天时间,可没想到卜老伯住院手术后24小时后就出院了。

“我父亲的胃部肿瘤都是晚期,手术难度很大。原本想能顺利切掉已经很好了,没想到手术当天就能下床走动、喝东西,第二天就出院回家了。真的不可思议!”卜老伯的女儿满怀感激。

涂小煌说,患者的手术过程实行全套“极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从术前评测、预康复到饮食管理,从膜解剖微创腹腔镜手术到围术期全程无管化管理与无痛化管理,在历经3小时的手术后,卜老伯麻醉清醒就开始康复训练,下地行走并开放流质饮食,术后24小时内,各项指标均十分稳定,达到出院标准。

极速康复外科体系的临床应用,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一创新体系的诞生,凝聚了涂小煌和他的医学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涂小煌深知,敢开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

1997年,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教授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RAS)概念以来,经过多年实践与推广,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围术期一系列优化措施,有效减少手术应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术前准备的复杂性、术中管理的标准化、术后恢复的个体差异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胃肠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传统的胃肠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经济负担重。如何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提效、减负、缩短住院周期成为医疗改革重要课题。于是,涂小煌和他的医学团队开始提出并实践极速康复外科理念。

回想起以往的创新过程,涂小煌感触颇深。他说,上海四院是上海市首批老年友善医院,老年人康复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因此这项技术恰恰吻合医院发展思路,也得到医院领导和机关各部门及兄弟临床科室的广泛支持。

“早期实践,病例选择极为严格,我们以乙状结肠癌、上段直肠癌为切入点,多学科合作进行保障,并选择合适时间医患均可接受的时机进行。”

2022年2月,由于疫情客观原因,科室医生24小时吃住在病房,给疾病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条件。经过涂小煌和其同事的艰辛努力,结肠癌、上段直肠癌的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不断缩短,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3天,再到2天。后来,他们又把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到1天。

涂小煌率领团队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极速康复外科的出院纪录。接着,他们又对不同部分的胃癌、结直肠癌甚至是多源癌以及不同年龄的患者开展这项技术,同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2024年初,有了前期许多病例积累,涂小煌和他的医学团队决定进行规模化实施该项技术,取得喜人成绩。4月初,涂小煌在成功开展35例胃肠肿瘤手术的极速康复外科后,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胃肠外科康复之路:从加速康复外科(ERAS)到极速康复外科(FRAS)》,发表在新加坡乌图集团出版国际学术期刊《胃肠病及内镜学》上,这是团队首次在国际学术杂志向全球发布极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实践。次月,他们又在《中华麻醉学杂志》上发表述评《胃肠外科微创手术的围术期极速康复》。

极速康复外科概念的提出,很快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突破了100例,整个流程已成熟、稳定、有效。

“极速康复外科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对传统外科治疗模式的全面革新。它不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降低了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极速康复外科体系以其科学严谨的方法、突破性的理念,显著的临床效果,展现了其在医疗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涂小煌充满期待地说,“我们期待极速康复外科体系能够得到广泛认可、推广与实施,预计将会有更多学科的患者受益,同时也为全球医疗保健体系提供一种全新且有效成本控制策略,为更多患者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

以新治疗理念,建设特色平台

2021年,因部队医院体制改革,涂小煌接受上海四院院长熊利泽盛情邀请,加入上海四院,涂小煌领衔创建上海四院胃肠外科。

成立新科室,涂小煌点燃“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在注重培养科室现有人才的同时,“招兵买马”。科室先后引进来自长海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启志、解放军总医院主治医师张楠,并引进了多名硕士与博士,很快壮大科室医疗队伍,提升医疗保障实力。

第二把火是抓科室文化建设,提炼“厚德、艺精、务实、创新”的科训,把厚德放在首位。涂小煌介绍,“目的是把提高科室口碑作为建科的工作重点,让患者真切感受温度医疗体验。”他们制定科室工作着装与佩戴科徽要求与工作形象,制定工作要求,真诚接受监督。为确保医疗安全底线,规定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分节假日,每天必须与患者见一次面;坚持科室主任每天一次的全科查房,重大手术必须上手术台等等规定。同时引进智能服务机器人延伸8小时外的医疗工作。

第三把火,是快速提升医疗技术,形成科室特色。涂小煌说,科室制定“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技术发展策略。在微创手术上,追求“精、准、稳”。一是引进国际最先进腹腔镜设备;二是进行系统性腹腔镜培训与腹腔镜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培养专职技术人员,如专职扶镜手等,使得每台腹腔镜手术同质化、规范化、精细化。同时,常态化开展目前大部分医院还不够重视的加速康复外科,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化感受。科室还瞄准许多单位没有开展的胃肠肿瘤晚期伴有腹腔转移的诊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在“人优我特”方面,涂小煌带领其医学团队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其极具特色的极速康复外科。

涂小煌说,“极速康复外科技术实质上就是微创外科与加速康复外科紧密结合所形成一种新的康复策略,产生1+1>2的临床效果”。目前,科室已常态化开展这项技术,科室成立极速康复外科研究所,同时也成为“全国加速康复外科联盟示范单位”。

在涂小煌看来,关爱患者要从我做起,爱在细微处,要做有温度的守护者。

一位患直肠癌中年妇女合并抑郁症,因为可能无法保肛,想要结束生命。这件事对涂小煌触动很大,他说:“我时常想如何通过科室环境、宣教以及医护人员友善的举动,带给患者信心。”这位患者经过涂小煌悉心引导,制定合理治疗策略,不但治好直肠癌,保住肛门,同时精神状态也得到了康复。

为了给患者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科室在公共空间建立具有灯光、音乐、绿植、宣教宣传视频组成的立体康复步道,科室的“多感官病房设计”获2023年上海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优秀实践案例。

胃肠外科还开设入院患者“一花一卡”服务,设置入院患者及家属等待区等服务措施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节贴心服务;筹建四院同心圆小家,免费为外地患者家属提供住宿、康复、饮食恢复、卫生清洁等各方面的服务;重视本专业的科普、宣传与宣教工作,提高了患者防病、治病及医疗保健意识。这些无偿的附加服务无不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涂小煌提出要成为践行“患者需求至上”的温度医疗科室。3年来,他以身作则并带领全科人员努力做到规范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医疗,追求以最小的创伤与代价,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的大医精诚。

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困难重重到流程顺畅的良性发展,科室发展步入快速道,科室床位从最初的15张发展到38张,住院患者从每年1200余人次增加到2500余人次,手术上升到每年2000余例次。2023年,科室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美服务窗口”称号。

有温度的科室,有大爱的医生

一身儒雅气质的涂小煌今年刚过60岁。他小时候生活的福建莆田城厢区常太镇,由于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到县城路上需要花上七八个小时,往返需要两天时间。

涂小煌经常听到村庄里突发疾病的患者被抬到县城医院救治的故事。那些场景深深刻入幼小的涂小煌心底,让他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

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为南方医科大学)。1989年硕士毕业后,分配到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从此开启他的医学人生之路。

进入临床工作后,他每天接触到的是手术患者,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看到有些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他常会给予力所能及的经济帮助。作为住院医生,涂小煌通过勤查房、多观察和及时处理来减轻病患的疼痛与并发症。

涂小煌很快成长为科室骨干力量。1996年,涂小煌成为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最年轻的科室副主任,负责科室肿瘤外科工作,并成为原南京军区第一批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

为实现成为一个有温度、有大爱的好医生的人生目标,涂小煌决定向医学高峰发起新的冲击。2004年,他考取原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为忠教授。

敢于创新,追求卓越,是涂小煌最典型的性格标签。到本世纪初,两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一是当时国内开始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二是2007年,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推荐加速康复理念。于是,他决定从这两个方向去攀登、去突破。

涂小煌和他所在单位,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的单位与个人之一。

在加速康复外科方向,涂小煌有幸最早接触到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江志伟教授,以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青川教授,成长为国内最早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的第一批医学专家。

尽管早期开展遇到许多困难,但收获不少经验。2015年,涂小煌已开始常态化开展此项技术,并获得良好临床效果,胃结肠癌手术,术后5天左右就能康复出院。在积极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他非常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于其工作成绩出色,涂小煌多次获原南京军区联勤保障部队表彰,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