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西方视角的“全球南方”误区
第51版:环球 2024-10-28

西方视角的“全球南方”误区

吴雪

下图:2022年2月18日,德国慕尼黑,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此届慕安会上,有西方政客炒作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

殷之光表示,中国则希望通过南南合作,为“全球南方”提供更多的选择,给其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

记者|吴雪

“围绕‘全球南方’这一议题,西方总是从霸权竞争的视角出发,把南方视为没有主体性,缺少能力的治理对象。”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殷之光教授一针见血地说,“实际上,南方国家在全球问题上越来越拥有自己的判断、选择和决策自主权。南北之间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矛盾’,而存在着‘不平等’。”

殷之光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南南合作,为南方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给其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为南方发展赋能,消除南北之间的“不平等”。但长期以来,由于“全球南方”国家没有足够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抗西方,在西方强加的视角下,南方就是大国竞争的游戏场。因此,中国必须揭露并解构西方“认知战”所引发的错误观念,由此改变偏见信息到处传播的情况。

一种哲学的贫困

在殷之光看来,西方学界在面对“全球南方”问题的讨论时,表现出一种哲学的贫困。这种哲学贫困更体现在对全球秩序从何处来并向何处去的认识上。其误区是对全球秩序及其未来发展的理解与想象。

基于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西方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比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且相互交织。有专家指出,今天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希望利用“全球南方”作为实施政治遏制和经济制裁政策的工具,因此不会认可中国是南方国家的一员。

西方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削弱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减缓中国的发展进程。为了笼络“全球南方”,西方大国试图用“中国统治全球”的话术来恐吓“全球南方”,并散播“中国将称霸全球”的不实之词。美国战略学术界屡屡通过夸大中国的所谓“军事威胁”来拉拢其他南方国家。诸如中国在所谓“印太”地区与美国抗衡,更试图在“全球南方”确立军事和政治主导权,都出自在全球遍布军事基地的美国的一些人士之口。更有美国人表示,中国准备通过限制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行动和影响力,来结束美国的霸权统治。尽管有人炮制一个庞大的“假想敌”形象,向“全球南方”国家承诺保护他们免受大国冲突的影响,并帮助其解决发展难题,但实际上,西方视角的“全球南方”国家不得不为此付出经济损失和政治让步的代价。

错在“小院高墙”避难

“全球南方”中不少国家将中国视为可靠的经济伙伴,也有国家学习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这缘起于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往经历,使得中国更懂得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问题,也能让南方国家从中国身上看到更多希望和未来。但一些西方舆论却带节奏宣称,“将殖民历史作为对过去的耻辱记忆并以此去‘报复’西方,也是在制造一种带有偏见的宣传”,以此抹黑中国。

目前看,无论在中东还是在拉美、非洲,一些西方国家仍在通过插手“全球南方”事务,加剧世界的分裂和对抗。殷之光强调,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由此展开合作来解决全球挑战,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南北分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类似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合作不仅可以找到正在讨论的问题根源,同时也将帮助解决问题。”殷之光说。

在殷之光看来,过去到如今,曾经屡屡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际恐怖主义、全球气候变化、能源格局调整、人工智能兴起、全球供应链调整等,这些全球性问题构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共同挑战。

“所有这些全球性挑战,仅仅靠一两个大国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包括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合作应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分析道。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发起了一系列旨在惠及南方国家的全球倡议。比如“一带一路”——西方一些国家以“体制竞争”的视角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南南合作的原则相契合。同时,在推动南南合作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中,中国展现出独特优势。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南方国家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中国向南方国家传达更加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理念,承诺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也不对“全球南方”国家实施经济胁迫。

西方希望在自己所砌筑的“高墙小院”里避难,已被证明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近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道:“尽管‘全球南方’国家无法改变西方的政策,但他们可以修建属于自己的‘庭院大门’,并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平等合作敞开这一大门。可以说,实现这一设想的能力将决定‘全球南方’未来15年乃至20年的发展前景。”

在殷之光看来,关于“全球南方”的讨论,真正构成了一个现实世界的真正多元性。中国设想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及“文明互鉴”的人类命运体途径,归根结底都指向了同一种秩序理想。在这种从亚非拉团结到不结盟运动,再到“全球南方”的政治探索中,未来世界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可能性将逐渐显现。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