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奈良的鹿和遣唐使
第33版:广域/城与事 2024-10-28

奈良的鹿和遣唐使

王泠一

漫画/崔泓

王泠一(上海,学者)

龙年国庆长假,五龄童董洛琳和爸爸妈妈一起打卡了日本奈良县。奈良县观光最鲜活的招牌就是城市中放养了一群群小鹿。董洛琳和这些山野小鹿追逐嬉戏,与小鹿们产生了亲近、友爱情感,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有时候,小鹿发出叫声。董洛琳会好奇地问:“它在说什么呀?”这时候,妈妈就会讲解小鹿的语言习惯和习性。对于董洛琳来说这是一种全新体验,让她更加热爱生活。她还发现奈良的园林和扬州的风貌很相似。

如今正就读上海徐汇区汇星幼儿园大班的董洛琳,是我的忘年交。她暑假里就去了扬州体验古风。她复述能力很强,总是会告诉我她的观察,同时也有问题。因为她今年会背诵好几首唐诗,知道李白、杜甫和唐朝了,所以我在向她解释奈良和扬州的关系以及当地鹿群的来源时,就告知她遣唐使概念。即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官方、民间对华交流的专门渠道和收获。

日本与唐朝的经济文化交流,最初是通过遣唐使使团促进的。正是因为遣唐使使团多数以扬州为登陆中国大陆首站,因此扬州就成为当时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代的扬州依托南北大运河,已成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同时,扬州的造船业和港口外贸优势,为日本驻唐使节和商人、留学生直接提供技术便利。按照当时外交规则:遣唐使使团中的高级官员得到唐朝皇帝圣旨后可以进京长安(现西安)朝圣:一般随员则留在扬州考察、学习、生活和采购归国所需。所以,从日本当时社会发展如城市建设层面上,奈良借鉴了扬州更多元素。

中国是最早成功驯养鹿的国度,鹿在古典文化中和神圣、君权、外交联系在一起。诗经就这样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种大型文化礼仪活动,在唐朝时就经常在扬州举行。而唐代之鹿也经皇帝赏赐,由日本使团从扬州带回放养于奈良园林。

能够到达长安即都城朝圣的高级代表、也是当时最有名的遣唐使就是阿倍仲麻吕。其汉语名字叫晁衡——故乡就是如今的奈良。他于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来到中国,这一年才不到20岁。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到了长安后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参加科举考试,居然一举中第即成为进士,还受到了唐明皇重用。阿倍仲麻吕能用中日双语创作诗文,并且和李白、王维等唐朝著名诗人友谊深厚。在他抵达长安37年后,萌发了回归故乡的愿景,并得到了唐明皇恩准。但归途不顺即在琉球遭遇台风,长安友人们以为他遇难。

李白因此就很悲伤地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诗作。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后,他和同伴等人被风暴吹到越南的海岸边。公元755年6月,阿倍仲麻吕历尽艰险,再度回到了长安。此后,阿倍仲麻吕留在大唐,再未归国,最后在长安终老。

正因为唐朝和日本友好交往的纪录,50年前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和奈良缔结了友城关系。正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就读本科四年级的潘诗涵告诉我:今年以来西安已经举行过一系列纪念活动,而来自奈良的日本友人都会去西安兴庆公园。因为那里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碑上铭刻着他的《望乡诗》和李白的《哭晁卿衡》。兴庆公园现地段在唐明皇时期就是皇家鹿苑,阿倍仲麻吕常和唐朝诗人们吟唱,奈良日语即为有鹿之城!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