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左权
陈赓
周士第
蒋先云
熊雄
王尔琢
“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
整理 | 应琛 制图| 刘绮黎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产物和重要见证。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中国共产党人对办好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在黄埔军校开创的政治教育模式,对中国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就有很多拥有黄埔背景的杰出军事人才。以下是部分名将(排名不分先后)。
徐向前
徐向前元帅,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
聂荣臻
聂荣臻元帅曾任黄埔政治教官。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今重庆市江津区)。读中学时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离开法国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1月,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并兼做党团工作。
叶剑英
叶剑英元帅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兼教官。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
左权
左权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他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侍从副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士第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曾率队参加支援广宁农民运动、平定商团及军阀叛乱、保卫广东革命政府及援助省港大罢工等斗争,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受到中共两广区委的高度赞扬。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蒋先云
“黄埔三杰”之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熊雄
1926年,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同时参加了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黄埔军校期间,熊雄制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并亲自讲授《军校中的政治工作》等课程,聘请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等共产党人为政治教官,还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到军校作政治讲演。1927年,被捕牺牲,时年35岁。
王尔琢
红军第四号人物。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期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是团参谋长,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黄埔军校究竟走出多少位共产党将领?
《党史纵横》1991年第1期载,“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事将领”中,对共产党方面列举了53位将军。而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4人,即元帅4人: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7人: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成、宋时轮、郭天民;中将8人: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唐天际、曾泽生、倪志亮、郭化若、谭希林;少将12人: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方之中、洪水、廖运周、张开荆、周文在、白天、朱家璧、徐介藩、高存信。
为什么人数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可能与黄埔军校的历史沿革有关。1924年,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后又迁址改办。比如1927年1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时,陈毅即在武汉分校任政治部文书。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网、华声在线、党史纵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