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队队员庆祝晋级 图 IC
◆ 关尹
这个周末,两场“苏超”半决赛,反而抢了同期重新开赛的中超的风头。两场半决赛都踢得紧张而刺激,最终都是通过点球大战决胜,“黑马”泰州淘汰了强大的南京,南通则是险胜无锡继续保持不败。这两场业余级赛事,涌入了近10万名观众,其吸引力可见一斑。
足球运动的最大魅力之一,在于悬念。“苏超”的这两场半决赛,看似强弱分明,南通和南京两大“南哥”实力超群,此前的常规赛中,南通队10胜2平、以不败战绩雄霸积分榜榜首,南京队紧随其后,而无锡、泰州只是分列五六名。让人没想到的是,此番做客南京面对“老大哥”时,泰州队踢得有模有样,硬是把主队逼入了点球大战,并最终胜出。整体实力更强的南通队,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0比0被无锡队逼平,只是依靠点球晋级。
10天之后,冠亚军之战即将打响,首届“苏超”就要落下帷幕。回顾整个过程,应该说“苏超”今年的横空出世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话题、热度、观众人数,还是对各地文旅、经济的推动,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比赛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声音,值得主办方重视。
半决赛开打之前,便有不少网友质疑:泰州队的参赛球员,几乎没有一个是泰州人,还能算是“泰州队”吗?确实,这支年轻的泰州队,基本上是以中超长春亚泰俱乐部U21梯队为主体组建,球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能够有资格参赛,纯粹是因为拥有泰州学籍。
问题在于,仅仅“拥有学籍”,是不是就能代表一个城市参赛?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江苏随便哪个城市,通过所谓的“合作”,找一个学校挂靠,都能引进和组建一支职业化背景的青年军。其他地方的不说,上海海港、申花的一系列梯队只要被某地整体打包,肯定会是冠军的强有力竞争者。要知道,像李新翔、蒯纪闻这样19岁的球员,去年还在海港梯队,如今已经踢上中超甚至是国脚级。
当然,不仅仅是泰州。南通队是由中乙海门珂缔缘的预备队组成,南京队是以昔日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旧部和中甲南京城市球员为主,无锡队的首发11人中有7人先后效力于中乙无锡吴钩俱乐部……
当“准职业球队”对战业余草根球队,肯定是降维打击。也难怪看到后来,已经有球迷感慨:“说好的民间联赛、草根球员,都去哪了?”
客观而言,任何一个地方的“超级”联赛,都需要高水平球员参赛,以保证更好的比赛质量。否则,过于业余和低级的竞赛缺少观赏性,肯定会让球迷和观众流失。但反过来说,如果民间的业余联赛,变成了“准职业”和纯俱乐部梯队竞争,也一定会少很多趣味吧?
目前已经有人戏言,一直“挨揍”的某队明年也要“租”一整支某地的U21青年队。如果属实,这样的苗头值得“苏超”主办方警惕。接下来,“苏超”应该堵住规则的漏洞,可以不拒绝职业背景的球员,但不能任由各种变相的“雇佣军”野蛮生长,否则长此以往,以“草根足球”和“城市情结”为主打的联赛会不会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