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进程中,长宁区将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提升城区软实力与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以“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为牵引,推动文明创建实现从“单位共建”到“城区共治”的深度转型。各文明单位主动融入城区发展大局,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强化区属联动协作,构建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治理共参的文明创建新格局,为城区治理现代化注入多元合力。
理论宣讲是凝聚思想共识的关键一环。长宁区依托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宁馨家园”项目,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作专题辅导,深化文明单位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同时,拓展宣讲外延,面向“两新”组织开设新质生产力课程,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全区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参与“六个一”系列活动,通过理论授课、红色探访、观摩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职工素养与文化认同。一批文明单位代表登上“城市文明开放麦”舞台,围绕企业特色,讲述城市文明内涵与企业文化故事。
在推动文明理念落地见效方面,长宁区创新载体、丰富形式,让文明可感可及。发挥全区各级文明单位作用,集中资源、共享优势,动员70余家文明单位参加“共赴文明之约——文明,遇见更美好的长宁”主题市集,以文明市集、商业促销、结对共建、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市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服务项目,彰显创建为民惠民理念。江苏路街道深耕愚园路红色资源,推出沉浸式党课、音乐党课,打造“愚园路电台”“故事商店”等新尚地标,让市民在行走中感悟城市精神。上海东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家园文化”赋能园区治理,打造“一楼一专员、一企一主管”服务机制,推进人才公寓、公益联盟等项目,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上海市同仁医院创新打造“同·艺空间”人文关怀体系,通过“流动的音乐厅”“行走的展览馆”等项目,将艺术疗愈融入医疗服务,年惠及患者超百万人次,彰显医学温度。
文明创建更在于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热情。长宁区人民法院以“宁聚·文化荟”品牌为引领,打造“彩虹桥”法治工作站,推进诉讼服务进社区、巡回审判全覆盖,筑牢基层法治防线。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帆书App)立足文化赋能,构建红色数字阅读空间,推出“沐光公益”项目,捐赠书屋超400所,惠及20万乡村学生,推动全民阅读与公益实践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赵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