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苒苒
蒸汽如巨兽喘息,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晨雾染成灰白。火车站月台上,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报纸下藏匿的刀片划破皮包的声响,与火车汽笛交织成一首罪恶与生计的交响。《毕正明的证明》,这部被誉为2025年国庆档黑马的作品,以它独特的市井质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已逝江湖的时光之门。从细节到闭环,这部高口碑作品似乎也在向观众证明:讲好故事,始终是电影艺术的灵魂所在。
拍摄纪录片见长的导演佟志坚不满足于搭建一个浮于表面的犯罪奇观,而是带领团队深入挖掘那个没有监控的慢车时代。影片对真实的追求近乎偏执。那些绿皮车厢里磨损的座椅绒布、褪色的窗帘搭扣、过道里堆积的编织袋,都不是道具师的即兴创作,而是对一个时代的考古复原。必要时还得借助道具:刀片、镊子、烟饼、安眠药,甚至美女。
最精妙的设计,莫过于“孙悟空”意象的贯穿。从毕正明儿时珍藏的贴纸,到卧底时需要伪装的“火眼金睛”,还有他笔记本里的孙悟空——这个来自神话的参照系,让一个反扒警察的成长史意外地获得了史诗维度。当他最终在贼窝深处亮明身份,那句“我来带你们回家”的台词,让孙悟空的降妖伏魔与当代警察的使命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影片的叙事如同一场精密的钟表工艺,每个齿轮的咬合都分秒不差。前后呼应以及所有细节的闭环,都让这部电影变得丰满而有诚意。
毕正明与花手,这两个在命运岔路口分道扬镳的同龄人,他们的重逢被导演处理得极尽克制却又惊心动魄。那瓶曾在火车上共享的汽水,在三十年后成为照见彼此的镜子——花手一饮而尽时的狠戾,毕正明手握瓶身的迟疑,无需任何台词,已然道尽两种人生的天壤之别。《毕正明的证明》的成功并不在于它讲了个多精妙的故事,而在于它刻画了一个完整的、有说服力的地下江湖。在这个地下江湖里,你可以看到完整的架构、隐秘的暗语、神奇的“技艺”、真实的人性,这些都是创作者下了苦功的地方。
很多人都会感觉,看《毕正明的证明》,有点像在看曾经的港片。影片对港片精神的化用,堪称一次成功的基因重组。导演佟志坚坦言自己深受武侠片影响,这种影响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荣门”的帮规架构让人想起港片中的江湖秩序;小偷大会争夺金牌的情节,颇有古龙小说中武林大会的影子;而花手这个角色的悲剧性,更是港产枭雄片的典型笔法。花手血洗荣门的段落俨然有些吴宇森暴力美学的影子——飞溅的血滴与斑驳的墙皮形成残酷对照,江湖恩怨与时代变迁在此刻轰然对撞。
然而这种借鉴绝非简单复制,而是经过精心改造。在追求大IP、大制作的行业潮流中,《毕正明的证明》的“自来水”口碑证明了一个简单却常被遗忘的道理:扎实的剧本、鲜活的人物、严谨的结构,永远是电影打动观众的核心要素。影片既保持了犯罪类型片应有的紧张感与观赏性,又在其中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当影片结尾,毕正明望着如今安定祥和的车站,那句“如今的安定就是最好的证明”的台词,不仅完成了对主题的升华,更让整部电影超越了一般警匪片的格局,成为对一代反扒民警的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