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已集结完毕,未来几日将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预报显示,周日和下周申城气温跌至常年平均水平。医生提醒:气温波动大、气压变化频繁,心血管系统易受刺激,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绞痛、心梗等,不光年长者要当心,自诩身体“倍儿棒”的年轻人也要留心。
新发心梗患者年轻化
最新《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约100万例,并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占比已达6.3%。要强调的是,18-35岁人群中,血管年龄比实际年龄平均“早衰”7.8岁,26.14%的心梗患者发病年龄不足45岁,四分之一的患者在青年时期就已发生心梗。
近期,因心肌梗死英年早逝的新闻频出: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突发心脏疾病去世,年仅40岁;蓝天救援队队员郭竞突发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年仅4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伍锋告诉记者,他救治过的最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才27岁!一例又一例的年轻心梗病例出现,这个疾病似乎离“90后”已不再遥远。“心脏分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房子’内的血管出问题了,我们称之为心肌缺血,常见病为冠心病。血管完全堵死,就是心肌梗死。其症状多为胸闷、胸痛,有时候伴随左肩部、颈部、后背部疼痛,甚至上腹痛、牙疼也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伍锋提醒市民,遇到以上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时间和病情。通过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简易检查,医生可以快速判断病情。
膳食均衡适量补水分
近年来,心梗等急性心脏病逐渐年轻化。在专家看来,这可能与年轻人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存在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直系亲属有45岁以内就诊断冠心病病史,年轻时就存在‘三高’或肥胖,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早发冠心病,甚至心梗。”伍锋指出。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伍锋介绍,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控制六大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和焦虑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需加强防护。未来几日气温骤降,需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头部、颈部、腹部和脚部等部位受寒;注意膳食均衡,坚持少盐、少油、少糖的饮食习惯;进行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适量补充水分,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医生补充说,确诊为冠心病,或因严重狭窄或闭塞已经介入或搭桥治疗的患者要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在医院外突然发作,家属务必立即拨打120送医。在救护车到来前,应让病人卧床休息。松解患者领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避免搀扶患者走动或搬动患者。有条件者可吸氧。”伍锋表示,如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的头部放低、足部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暂禁食、少饮水,注意保暖。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