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写字楼也可以变成人才安居新空间了。今天上午,随着苏河美欣公寓正式揭牌,原本23层的美欣大厦写字楼开始以人才安居新空间的面貌焕发了新生机。这,不只是苏州河畔一张高品质居住的新名片,更是上海市黄浦区推动“商改住”更新政策的首批落地项目,标志着黄浦区在人才安居与城市更新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为上海存量楼宇功能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老楼华丽变身
苏河美欣公寓高耸于人民广场附近的苏州河畔,红砖、陶板幕墙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古典三段式外立面大气磅礴,端庄典雅。步入楼内,苏河美欣公寓的空间规划承载着多元生活需求:地下两层可停车;地上1至5层融合着商业配套、健身房与办公辅助空间;6至22层的230套公寓中,不但有标准客房,也有一居或两居大户型公寓;23层为休闲画廊。
“这是一个‘居住+商业+休闲+配套’的复合型生活场域,拎包就可入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0余套全明户型配置了全景落地窗和国际大牌家电、卫浴系统,引入了管家式服务体系,提供会客休闲、商务接待等多项定制服务;按《上海市保租房管理办法》定价的租金,是同地段同品质项目租金的90%,并支持住房公积金支付,租期以长租为主。
市民不一定知晓的是,苏河美欣公寓所在地见证过上海两个世纪的工商发展:1865年,这里曾建成了上海最早的制气厂,推动着上海建成工业化城市。2000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这里也曾是上海燃气的办公地,见证了上海城市燃气的发展历史。变身为苏河美欣公寓前,这里曾是美欣大厦写字楼,楼内是单一的办公空间。
提供实践样本
随着上海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传统商业办公空间面临供需失衡、资源闲置等问题,同时城市对高品质居住空间,尤其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求日益迫切,上海市印发了《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存量商务楼宇进行功能调整。
在政策指引下,申能集团与黄浦区金外滩集团合作,精准抓住“功能调整”核心要求和“高效盘活存量”理念,以“微改造”“重运营”的思路,在保留美欣大厦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内部空间、设施配套、功能布局进行系统性重构,成为上述政策率先落地的标杆案例。
专业人士认为,这是一次精准锚定“商改住”政策东风的战略性实践,更是城市空间再生与社区重构的有益探索,也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