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松
埃及总统塞西(中)在沙姆沙伊赫峰会上致辞 图IC
重返家园的巴勒斯坦人走过严重受损的建筑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13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峰会,聚焦加沙地带停火第一阶段。埃及、美国、土耳其和卡塔尔领导人签署文件,为停火协议提供担保。加沙停火前景如何?请专家分析。——编者
钮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于10日正式生效以来,就目前来看,以色列与哈马斯在按照协议所开展的释放人质、撤军和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等问题上显得较为顺畅,与此前双方多次在执行临时停火协议时反复与拉锯的态度有着明显不同。
但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未来加沙局势将会一帆风顺,如何从第一阶段协议迈向“20点计划”的深水区,对巴以关系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基于美国“20点计划”框架
当前以色列与哈马斯所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框架下实现的。特朗普政府曾于年初抛出“清空加沙计划”,期望由埃及、约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接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难民,甚至扬言由美国来接管加沙,这一“天马行空”的设想毫无疑问遭到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9月底特朗普政府拿出了被称为“20点计划”的“加沙和平计划”,内容显然更具操作性。如规定加沙将成为“去激进化、无恐怖主义”的地区,不再对邻国构成威胁;计划一旦被接受,将立刻向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并涉及人质释放、战后加沙政治与经济重建安排、不允许哈马斯参与加沙治理等内容。
“20点计划”的出台虽然主要基于美国自身的中东政策偏好,但客观而言总体上对缓解加沙冲突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因此基本上得到了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的正面回应。该计划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巴勒斯坦内部整合,另一方面也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适度降温创造了条件。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两周年之际,该计划的提出正当其时。
“20点计划”在追求停火止战的同时,尤为凸显西方大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深度介入,实际上反映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作用弱化。该计划要将哈马斯完全排斥在加沙战后治理进程之外,这虽是美国一贯的诉求,但该计划也规定以色列不会占领或吞并加沙,相较于美以之前“清空加沙”“接管加沙”的论调,显然更符合巴以政治的现实。
得到冲突双方积极回应
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达成,既离不开特朗普政府为延宕两年的加沙战火强势开出自己的“药方”,也离不开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各自权衡之后作出的相对积极回应。
首先,特朗普旨在通过“20点计划”来维护美国对巴以关系的主导权,并在此基础上高调打“加沙和平牌”以谋取更多个人政治资本。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不断在巴以问题上越过“红线”,还通过“亚伯拉罕协议”推进阿以关系的新突破,从而进一步将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及其外溢效应,使得巴勒斯坦问题重新聚焦于国际社会的镁光灯之下。“20点计划”的提出时机,显然瞄准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10月7日,即加沙战火爆发两周年之日;二是10月10日,即诺贝尔和平奖公布之日。特朗普“当仁不让”推出自己的“蓝本”,实际上为美国主导的加沙和平奠定了基调。
其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旨在兑现以色列政府解救所有人质的目标,这是内塔尼亚胡政府一直以来的诉求。更为关键的是,“20点计划”贯彻了美国偏袒以色列的失衡的中东政策逻辑,重点排斥哈马斯在加沙的存在,极大契合了以色列的基本立场。因此内塔尼亚胡在“20点计划”公布后第一时间与特朗普会谈,并宣布同意该计划。
最后,哈马斯已遭遇重创,在人质等问题上态度软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改善自身的不利处境。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持续打击严重削弱了哈马斯的综合实力,还在加沙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这使哈马斯不得不在冲突延宕两周年之际进行妥协,但它是否真的甘心去军事化并退出加沙政治舞台,仍存在不确定性。
未提“两国方案”埋下隐患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并非“20点计划”的全部,不仅双方如何在极度缺乏互信的基础上推进该协议本身备受关注,而且哈马斯是否能接受加沙战后重建与治理图景中自身的缺位也有待观察。此外,“20点计划”缺乏对“两国方案”的描述,实际上为巴以关系埋下了新的隐患。
第一,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回应了以色列和哈马斯各自最为迫切的诉求,因而能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执行力。不论对以色列还是哈马斯而言,两年的持续战争都是巨大的消耗。即使以色列是实力处于明显优势的一方,国际形象也已一落千丈。正因如此,以色列军队加速撤至协议规定的“撤军线”,哈马斯在释放人质上也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
第二,加沙的未来处境和地位在“20点计划”框架下充满不确定性。有消息称哈马斯不会参与战后加沙治理,不会参与任何过渡阶段,但坚持其仍然是巴勒斯坦国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去军事化问题上与以色列的分歧也仍旧明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美国为加沙重建的设计与构想中处于边缘地位。以色列最终缺席埃及与美国共同主持的沙姆沙伊赫和平峰会,也透露出回避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同场的意味。
第三,只有保持“两国方案”不走样并予以扎实推进,才有助于实现巴以之间持久和平并有效管控冲突。此轮巴以冲突并非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而是作为非国家武装行为体的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这恰恰反映了“两国方案”只实现了一半的事实,即以色列国虽早已建立但巴勒斯坦国仍遥遥无期。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分裂动摇了建国的政治基础,而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本就在地理上不相连接,如今由其他国家主导加沙重建只会进一步固化两地间的隔阂。只有真正实现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才能为地区和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