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腾越 在应县木塔 黄精食补亦有禁忌 枝杨,啥地方还有? 初为人母 忆钱春绮老
第14版:夜光杯 2025-10-16

枝杨,啥地方还有?

褚半农

枝杨,上海郊区曾大量有过的一种灌木,我在“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中看到屡有记载,乡镇旧志中也都有记载,现举二例:“枝杨,灌木,干臃肿,叶如柳而阔……至冬月用其干为篱之桩木,曲其枝条,杂以甘棵,编扎成篱……每岁四月,开小白花。”(《民国上海县续志》卷八)“杨柳……一种名枝杨,居人种以结篱。”(民国《法华乡志》卷三)我将“枝杨”树名记入了全国第一部自然村志《褚家塘志》2010年版,2019年出第2版时增写了如下文字:“枝杨,又写作紫杨,落叶灌木,树干矮而臃肿,4月开小白花,微有香味,常用作绿篱围掩宅基,称‘枝杨圈’。冬天曲其枝条,杂以看棵修补篱洞。1970年代之前,每个村庄都有种植,现已断种。”这段记录,后来我把它移到《东吴志》中,原东吴村的各个宅基都有枝杨和用枝杨做成的枪篱。在新编地方志书中,这应该是最早、也是唯一记录枝杨的村志。

对枝杨最深的印象,一是刺毛虫,二是结枪篱。

夏天常有刺毛虫爬在枝杨叶子上,浑身绿色,有条纹,非常漂亮,非常醒目。全身长满刺毛,据说每根刺毛就是一根空心管子,里面装着毒液。人们路过时,都会小心翼翼,离得远远的。但总有人被刺。大人说,虫身上的刺毛自家会落下来,飞到人的手臂等处皮肤上,奇痛难熬,且久痛不止,好像有根针在往里刺,但仔细看,又什么也看不到。那时农村也没有什么药,最多搨一眼万金油,也没有用场,故夏天时常会听到小孩被刺后经久不息的痛哭声。我自然也被刺到过,印象极深。

在老宅上时,凡是独立的小菜田,为了防止鸡鸭众生闯进去乱吃,各家一般都会在一圈四遭种上枝杨作围篱。我家的枝杨是老祖宗种在小菜地周围的,每棵高过大人的头。每年冬天枝杨落叶后,围篱上就会出现一个个空缺,鸡鸭可钻进去,所以每年都要修补。方法是将其枝条弯曲,杂以看棵(植物名芒),将大小围篱洞一一补好,并用稻柴绳打结固定,这在方言中称“结枪篱”。这生活要两个人做,一个篱外,一个篱内,或者说一个大人、一个小孩。小时候一到冬天,我和弟弟经常同父亲做这件事。打结有点难度,只有父亲会,我和弟弟只能做下手。

我因研究方言,想到用“图照”的方法让方言老词语活起来,并更易于理解,就拍摄跟方言词语搭界的实物,准备编本“图鉴”。可是,原来到处能见到的枝杨,竟然不见踪迹了。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在为拍摄绞圈房子、拍摄野草野花乱跑,到一处留心一处。其他想拍而有难度的,如臭梧桐树、麻将棺材草等,而且还是带花果的,都被我拍到了,就是枝杨,一点进展也没有。我还在朋友圈发微信,请外区县的朋友帮我留心。也有朋友很快发来照片,有浦东的,有浦南的,其中一个还是在崇明拍到的,但我一看,都不是,连外形也相差太远了。如果我会开车,我一定到浙江去、到江苏去,到更远更偏僻的农村去,到那些还没有城市化的地方去,我就不信拍不到!但这只能是假设而已了。

枝杨啊,现在啥地方还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