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循沉默足迹  记不朽荣耀 足尖舞出湾区情 笔尖绘就岭南风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5-10-16
热播剧吸引观众纷纷追寻红色珍档

循沉默足迹 记不朽荣耀

朱枫全家在复兴公园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谍战剧《沉默的荣耀》中这句彰显英烈信仰的台词,正从荧屏延伸至现实。这部聚焦1949至1950年中国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剧集,自9月30日开播以来收视率突破4%,不仅创下收视佳绩,更在两岸掀起追思热潮:北京福田公墓吴石将军墓前叠起花墙,福建福州吴石故居访客盈门,而70后观众周力也循着剧中线索,在这座城市里踏上了寻觅朱枫烈士足迹的旅程。

“朱枫烈士1905年出生,21岁初到上海,之后多次在这里居住、工作、战斗,和这座城市的联结太深了。”周力翻阅作家冯亦同所著的《朱枫传》及相关资料后,逐一探访烈士在沪的印记:江宁路715号——沙孟海“若榴书屋”旧址,早年朱枫曾在此跟随沙先生学习书法,剧中也多次提及这段渊源;金陵东路12号,是朱枫曾工作的联丰花纱布公司旧址,烈士当年在此开展地下工作;在长乐路336号的朱枫旧居、巨鹿路景华新邨22号(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旧址),也都曾留下朱枫烈士的足迹……虽因门牌调整,周力未能精准找到朱枫家人曾居的“英士路226弄14号”,但仍收获满满:“这些街巷曾见证她的坚守,如今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就像在和英烈隔空对话,更懂得了‘沉默的荣耀’背后的重量。”周力追寻的足迹里,藏着朱枫在上海隐蔽战线的关键历程。

1944年,朱枫奉命调至沦陷区上海,公开身份是联丰花纱布公司会计主管,深灰旗袍袖口常沾着商号印泥与临摹字帖的墨痕,寻常职场形象下藏着为党工作的赤诚。也是在这段沪上岁月里,她与朱晓光结为革命伴侣,彼此以信仰为纽带相互支撑,虽聚少离多却情谊深厚。1945年,经徐雪寒引荐,朱枫加入潘汉年情报系统,以“朱弥明”之名协助打理中央文库与秘密电台,同志们亲切地称她“四阿姐”,只因她总把大家的难处揣在心里。潘汉年情报系统骨干刘人寿后来感慨:“徐雪寒推荐的朱枫真是了不起!她经手的资金成千上万,自己却干干净净。”

从荧屏追剧到实地追思,从大陆到台湾,《沉默的荣耀》以真实力量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桥梁。当观众纷纷在街巷中追寻朱枫足迹,当两岸同胞共同缅怀英烈,这部剧便完成了最深刻的致敬——让“沉默的荣耀”永远被铭记,让英雄精神在代代相传中愈发闪亮。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