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
春华秋实(中国画) 忆周明老师 人生暮秋,再出发 在中国北极黄河站前 原来以为 “世界尽头”乌斯怀亚 北戴河细水珠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26

北戴河细水珠

——文学夏令营的名家们

陈老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奚学瑶学兄供职秦皇岛市文联,策划过一次别致的大型文学活动,名曰“文学夏令营”。坐地北戴河,历时半月之久。请来名家二十余位,各地入营者二百来人。“夏令营”的文学活动既有别于通常的讲座,更不似惯见的学术会议。上午听演讲,下午泡海水,晚间自行活动,既学术又休闲。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一聚北戴河的老和少,多位已经作古,年轻的如今则垂垂老矣。那段人生中短暂而美好的日子,当是他们记忆长河里的缓缓暖流。从中溅出的一簇水珠,虽细小,倒也晶莹,记下三言两语,聊作晚年慰藉。

乐黛云

住所走廊上两人正议论:一位说,“试婚,中国行不通!”另一位引申,“她的家庭不和谐?”议论起于上午一场演讲,乐黛云介绍了国外倡导试婚制,未予褒贬。我没去听讲,不知正研究比较文学的乐老师是如何说它的。知道的是,她与先生数十年伉俪情深,自诩为未名湖畔一对小鸟。才女与学界新秀恋爱,婚后各有过辉煌和坎坷。乐黛云二十岁出头即赴欧洲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还是二十多岁,又突然被划成“右派分子”,一入另册二十余载。夫妇俩所攻专业不同,一哲学,一文学。性格差异亦大,一温和,一爽朗。终生相濡以沫,相互激励,乃学界仰慕的眷属。我不习惯与陌生人交谈,未给议论的二位释疑。

汤一介

乐老师的先生汤一介同是夏令营嘉宾。大家每日下海游泳嬉闹,不识水性如我,也忍不住下去泡泡海水。好在海水浮力足以托起一个人,随便躺在水面,和躺在草坪上几乎无异。汤先生来过几回,却没有下海。我问他缘故,他说,在美国有个巫师告诫过,若夫人不在,千万别下水。以为他说笑话,可一脸认真的神情。那几天乐老师大概在忙自己的事,果然不见海水里有汤先生。他研究哲学,竟也信巫?还是幽默?

严家炎

严家炎先生与汤先生性格相近,且更拘谨认真。有个说法,他要求学生之严格正如他的名字,严上加严(家炎)。夏令营结尾的一两天,晚间有个海边联欢。白天严先生冒着烈日买了条泳裤。同行的女老师诧异,马上都要离开了,买什么泳裤呀。他解释,十多天一直没有下海,熟悉的年轻人怂恿他,今晚再不下水,就推你下去!晚上严老师穿了泳裤罩了西裤,距海水不远不近徘徊,略带一丝忐忑。晚会很热闹,年轻人早忘却了怂恿。大家尽兴,严老师未必尽兴,始终记挂着一句,“就推你下去”。

陈素琰

谢冕夫人陈素琰和丈夫同窗,毕业时谢留校任教,陈随王瑶导师读研,后到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女性创作。陈老师,文静、苗条,年近花甲依旧是典型的苏浙姑娘身姿。海边晚会主持人指名陈老师来个节目,谢冕即刻挡驾:“她什么也不会!”话音刚落,陈老师猛地起身,出人意料地扭了几下,婀娜,曼妙。正爆出热烈掌声时,她大扭了一下,戛然止住,逃回暗处。素来温良的贤惠陈老师,此举或只为给谢先生一个措手不及的反驳。

叶廷芳

叶廷芳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兼擅研究和翻译,最先引入卡夫卡。他寡言少语,十多天几乎没听到一句话,却又隐隐感到他的时时存在。莫不是他习惯了德语的思维和言语,不屑我们的德文盲、德语盲?然而没来由地,我又觉得他一定谦和。听说他歌唱得好,大概是美声嗓子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