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时移世易  当改则改 小区旋转门又成居民进出关卡 减速带密集设置引争议
第7版:帮侬忙 2025-09-17
虹梅路地道

减速带密集设置引争议

30年前的设计已不符合现在的安全要求,市民呼吁改造地道

上下坡都密布减速带

9月11日,本报9版刊登了《骑车下坡摔倒引发悲剧》一文,引发市民对虹梅路地道减速带密集设置的热议,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在市民众多评论中,还有人发出了“非机动车爬坡乏力,已经自动减速,为啥上坡路段也要密集铺设减速带”的疑问。

悲剧事故回放

今年5月6日晚,58岁的殷阿姨下班途中,骑自行车下坡进入虹梅路地道时,连人带车摔倒,伤势过重,2天后在医院离世。

殷阿姨的女儿王女士认为,地道出入口40米下坡路段连续铺设14条减速带,形成“连环阵”,是母亲摔倒的主要原因。

记者走访发现,虹梅路地道3个非机动车出入口坡道均铺设大量减速带,双向(上坡+下坡)数量分别为24、28、32条。

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称,该地道纵坡比达13.3%,属陡坡,按规定应设安全设施,现场减速带符合规范,但现行标准对间隔无明确规定。

减速带引热议

报道经“新民帮侬忙”头条号、微信号等融媒体平台发布后,引发网友关注并热议,评论两极分化。支持设置密集减速带的评论认为:“如果没有减速带警示,自行车直接下坡刹得住吗?”“这个地道如果没有这么多减速带的话,估计伤亡人数会更多,因为速度都会很快,只要有一点意外就会导致高速撞击。”“减速设置没有任何问题,符合规范规定。”“没有减速带会失控。”

反对设置密集减速带的评论则认为:“减速带是有好处,多就不好了。”“那么多减速带绝对没必要,不断的震动反而导致隧道的安全隐患,更不合理的是影响通行,这种设置也违背科学。限速指示牌提醒足够了。”“这样的减速带,颠簸太厉害了!如果骑车人的车技不好,很容易被摔得鼻青脸肿!有好几次,都看到车技不好的人摔倒!”

“下车推行”之争

在虹梅路地道现场,通道入口处均设有“非机动车必须下车推行严禁骑行”标识。部分网友认为:“应该遵守‘非机动车必须下车推行’的规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遵守下坡推行的规定,出了事故怪谁啊!”“本来就是坡度大,为了安全必须下车推行。不听指示,冒危险骑行,风险自担。”“减速设置符合规范规定。”

但也有人质疑,“下车推行”的规定与实际情况脱节。“坡太陡,下车推行?根本就拎不牢车子!”“下坡推行,我可能根本拽不住,平衡也很难掌握,现在的电动车不是以前的自行车,不少规定和评论都想当然。”“下车推行也未必安全,甚至很危险。下坡时,只要后面有人继续骑行,车速飞快,一旦碰到前面推行的人,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梳理网友评论发现,虹梅路地道的确摔伤事故频发。网友“清闲的星辰WQ”反映:这条地道里确实摔了不少人!网友“猪猪宝儿”讲:“我爸前几年在这边骑车下坡,摔断6根肋骨,也是很严重,设计绝对有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改进,避免更多行人受伤。”另一位网友“蓉蓉溪”说:“我女同学前几年也摔死在此隧道,当时才55岁左右。今天又有人摔死了,以后都不敢过此道了。”而网友“呼吸在水中”则表示:如果摔倒事故频发,那这个减速带设置就有问题,如果只是个例,可能就是意外。

质疑上坡设置

虹梅路地道3个出入口的坡道,均是一半入一半出。上坡路与下坡路一样铺设了大量减速带。在3条长度约40米的上坡路上,减速带分别多达12、14、16条。

市民在评论中不解:下坡路减速带为了“减速”,而上坡本来就费劲,为啥还要设置那么多减速带?为此,记者再次联系采访了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回应:对于上坡推行的人来说,一条条减速带类似于“台阶”,给站立者以蹬脚的支撑点,起安全作用。而对于骑行者来说,在上坡途中如果失力而停,减速带同样提供了踩脚点,也可以作为一个“车轮挡”,防止后溜。

然而记者在现场并未看到“非机动车上坡推行”相关提示,电瓶车多为加大电门骑行上坡,而自行车往往骑行上坡吃力,推行的居多。网友质疑:在约40米的上坡路段铺设14条减速带,完全没有必要,更是一种懒惰的设计。

市民认为,上坡时,骑行者和非机动车都需要克服重力做功,速度会自然而然地、大幅度地降低,甚至自觉推行,这是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在本身就强制降速的上坡路段密集设置减速带,多此一举,违背常理。此外,上坡路段的密集减速带,还会徒增骑行者的能量消耗与疲劳感。网友评论:“它迫使几乎所有骑行者绕开它们,会紧贴着墙根骑,从而增加与墙体发生碰撞的危险性。”此举可能会增加上坡失控甚至翻车的风险。而且,雨天减速带表面湿滑,轮胎抓地力下降,在上坡发力时车辆压过减速带,后轮打滑侧摔的风险也陡然增大。

市民在评论中呼吁:这条地道是大约30年前造的,当时95%都是自行车,而现在95%都是电瓶车,当时的设计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安全要求了,希望有关部门考虑改造这个地道。 本报记者 陈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