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静安 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第6版:专题 2025-09-16

静安 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路易号”驶进静安南京西路商圈 黄小清 摄

静安区俯瞰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静安区新闻办提供

静安推出托育服务“萌芽工程”

今天上午,“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发布会静安区专场召开。“十四五”期间,一个个首发首秀首展“争奇斗艳”、一项项产业创新能级跨越提升、一套套高效治理模式实践创新、一处处文化基因跨界深度融合,共同擘画了静安奋力打造“国际静安,卓越城区”的壮丽蓝图。

首发首秀首展热度不断

今年6月,全球唯一的“路易号”驶进了静安南京西路商圈,成为上海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周边客流日均达8万至10万人次,周末最高达17万人次。这艘“巨轮”内部开创性地融合了“展览+精品店+餐饮”三种业态,形成了展览、美食、零售三合一的文化地标。

融合“首展+首店+首秀”的“路易号”,是静安区迎来的又一重磅“首发”活动。早在今年3月28日,一连三场首发、首秀、首展就同时从静安区出发——国际奢侈品品牌Prada亚洲首个独立精品餐饮空间“落地”荣宅;“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内地首展在静安嘉里中心开幕;国际奢侈品品牌古驰匠心呈现全球首展“竹境:解译传奇”,掀起一波观展与消费热潮。

如此密集的首发活动,并非个例。作为首发经济的领跑者之一,静安区拥有着深厚的商业底蕴、成熟的时尚产业生态与超一流全球品牌首发体系,正以首店、首秀、首展为引擎,持续引领国际消费潮流。今年1至8月,静安区新引进首店144家,包括4家亚洲首店,27家全国首店,如Hugo Boss亚洲首家咖啡店、上海罗意威之家、伊菲丹亚洲首家品牌城堡店、Prada亚洲首间餐厅“迷上Prada荣宅”Prada咖啡等。

今年以来,众多国际高端品牌的首发活动相继落地静安,热度不断。比如,宝格丽“Serpenti Infinito灵蛇·生生不已”蛇年特展、梵克雅宝南京西路“春日花径”中国首展、英国百年香氛品牌PENHALIGON'S潘海利根全球首展、爱彼时计“创想之家”150周年特展、思琳夏日系列新品全球首发、GOYARD高雅德亚洲独家快闪、超一流艺术家村上隆自创品牌“花田鞋”全球首发、CP静安“奇梦环游”主题游乐园首展、静安大悦城二次元限时快闪、张园“首届街区汽车生活节”等,引爆市场关注与人气。

产业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时链科技是一家扎根“数通链谷”的零碳数智化城市服务商,如今已成为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链主”企业,不仅找到了应用场景与上下游企业,应用落地项目超过300个,营收规模更是翻了一番。

这是静安区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缩影。静安区数据局局长谢志彬介绍,静安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区块链明确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当前,静安已集聚186家区块链企业,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落地150余类应用场景,覆盖政务、航运、金融、健康、商贸等领域,产业规模与集聚效应显著。

“静安区以市场思维系统推进区块链产业发展,通过政策驱动、技术驱动与场景驱动,打造包括六大服务平台在内的产业生态。”谢志彬表示,尤其去年“数通链谷”正式揭牌以来,静安区块链产业已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吸引全国企业集聚,并将应用场景向外辐射。下一步,静安将进一步推动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静安经验”。

除了区块链产业,静安区还在超高清视听产业、美妆技术创新策源等新赛道提前布局。一方面,打造“视听静界”上海超高清视听产业集聚区。通过政策引领、生态构建、创新驱动等举措,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逾百家,区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创设“美创静界”美妆健康创新生态社区。通过政企医协同创新,已引入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等权威机构,落地40余家企业,并提供租金减免、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全球美妆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品牌孵化地。

“全球服务商计划”,是静安打出的另一张“王牌”。自2019年发布以来,静安区已汇集大量具有全球资源的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护航企业出海。静安区发改委副主任徐姣介绍,目前“全球服务商新出海学院”课程正在模块化梳理,将为企业提供从战略到实操的全链条赋能;同时,静安区今年新增10个海外服务点,进一步织密国际服务网络,并面向有出海需求的企业推出升级版“出海服务券”政策,对其采购知识产权、法律合规等专业服务给予合同金额一定比例的补贴。

高效治理打造城市标杆

傍晚时分,艺康苑小区的绿化带空间里,孩童奔跑、居民漫步。而几年前,在两区交界处的中心圆盘花坛堆满了建筑垃圾,蚊蝇滋生、扬尘漫天,曾是静安与宝山两区居民共同的“心病”。这个横跨两区的小区有着特殊“基因”:1336户居民中,静安区占3/4,宝山区占1/4,小区由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与庙行镇共康二村两个居委会共同管辖。

2020年,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雅祥刚接手小区时,小区环境差、居民意见大、各类矛盾多,已从建成时的“18岁大姑娘”沦为了“81岁的老太太”——由于建设时配套设施不全,装修垃圾被临时堆放在两区交界的中心圆盘花坛旁,越堆越高。“侵占绿化、影响通行、下雨积水、清运扬尘……”黄雅祥掰着手指列举,矛盾尖锐到有居民要求把小区“一分为二”。

转机发生在2021年。通过双方街镇的大力支撑,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以毗邻党建为抓手,联合共康二村居民区党总支,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新机制,建立起联席决策、联动巡查、联合接待、联手约请等机制,依托与皮肤病医院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攻克了第一次业主大会被否决的新建建筑垃圾箱房选址方案的难题。

这个突破让治理步入新轨道。他们创新推出“三议两公开”机制——业主提议、业委会商议、业主大会决议,过程与结果全公开。同时,还建立党组织预审机制,召开了21次双方街镇共商共议会议,共同研究、决策重大事项56项,化解社区治理难题28项,小区也变得“年轻”了。比如,面对近1000辆电动车只有200多个充电位的窘境,双方通过层层议事流程,在兼顾安全与便利的前提下将充电位扩充到近700个,实现全覆盖。“从抱怨声、指责声,到支持声、笑声,这个转变来之不易。”黄雅祥说,最让他自豪的是,物业费从0.5元成功提升到1.1元,“艺家亲·邻聚力”党建品牌也成了两区居民的新共识。

艺康苑小区的蜕变,彰显了静安区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建设现代治理标杆区的决心,更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静安样本”。

以人为本彰显民生温度

鼓点激越,醒狮腾跃。今年6月29日,上海建筑体量最大、居民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的居民正式启动回搬。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这一天!”72岁的周红顺在彭一小区居住了60余年,曾一家7口人挤在26.5平方米的旧房里。如今,逼仄压抑的“老破小”蝶变为窗明几净的“新家园”,周红顺笑得合不拢嘴,“出家门有电梯,下楼就是花园绿地,隔壁就有地段医院和菜场,离地铁、公交都很近,一点不比旁边商品房小区差。”

这也意味着,作为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的先行者,彭浦新村20年的旧改路画下了圆满的“句号”,更书写了静安区旧改工作中的又一“里程碑”。旧改工作,历来被称作“天下第一难”。静安区始终把居民的需求和满意作为“第一标尺”,托举起无数百姓的幸福“安居梦”。随着海防路、新丰路、西康路项目与宝山路571、581、591、601、611号及东宝兴路490号旧住房改建项目同日生效,静安区零星旧改与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分别以提前七个月、两年半的“加速度”双线告捷,在寸土寸金、情况复杂的中心城区树起崭新标杆。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静安区不仅推动百姓居住条件和城市空间品质迈上新台阶,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为创新破解安居难题,静安兼顾南、中、北三个板块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打造了4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已累计筹措床位2995张,并计划于明后年各新增1600张床位,让更多人群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静安区在全市首创社区“宝宝屋”,区域托育服务由此迭代升级。“宝宝屋”从“增量”向“提质”迈进,逐步形成区域化社区托育服务网络;托育服务从“回应需求”向“精准匹配”升级,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18到24个月的小月龄托班,持续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城市温度。

文化活动跨界深度融合

84场中外戏剧佳作、200余场公共空间演出,今年4月25日至6月2日,静安区商圈街巷之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城市戏剧画卷——以“国际静安·全城有戏”为主题的上海·静安戏剧节吸引超过4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剧目总票房达600余万元,在沪上掀起全民观剧热潮,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文化生活。

这是静安区繁荣发展高品位文化、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区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文化活动轮番上演,静安日益成为“世界看上海、上海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4月7日至5月5日,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推出“咖啡+中医药”“咖啡+游戏”等跨界体验,让市民与品牌带来的创意好物和周边产品不期而遇;7月8日至8月30日,2025静安音乐节应用AI、超高清与光影等前沿技术创新文化表达,营造“光影+音乐”多维感官体验,累计举办音乐活动200余场。

一场场跨界深度融合联动的节展活动汇聚静安,不仅显著提升各大商圈的人气和流量,更构建了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新生态。上海·静安戏剧节通过“戏剧+百业”跨界合作,吸引超1400万人次参与,带动区域消费规模上亿元;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创新推出“票根”联动机制,发放超过3万张消费票根,有效撬动全域消费热潮。

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历史的重要区域,静安至今仍留存百余处红色资源旧址和遗址,红色基因深植于城区血脉。当前,静安持续推动“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创新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十馆一路连百校”馆校全覆盖,打造“静安红课堂”等特色品牌,并强化红色资源保护联动机制,精心打造“觉醒之路”等红色线路,全面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 陈佳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