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张堰镇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2011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南社发祥地,也是首批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百年历史的留溪第一楼,在张堰板桥旁静静伫立,默默守护。
张堰别称赤松里、留溪,历史可远溯到汉朝。唐末五代,为防止张堰以北成为“灌水区”,人们在张堰东西一线设柘湖十八堰,其一叫张泾堰,因这里的市镇挨着堰发展,故镇也叫张泾堰,后简称张堰。据清《重辑张堰志》载,仅明清两代籍属张堰的进士就有23人。
留溪第一楼位于张堰板桥东堍北、新华中路新建路(南湖弄)交会处,是张堰镇上的知名茶馆。据《张堰镇志》记载,第一楼是张堰一范姓人家傍南湖跨街而建的建筑,下可行人,上为茶楼,建筑建于清代,原名“邑翠楼”。1958年前,张泾过张堰板桥不是向南直流,而是在镇南端拐了一个弯,形成很大的湖湾,然后再与张泾相通,故名“南湖”。“南湖望月”曾是张堰一景,说的就是每逢月圆之夜登临茶楼,皓月当空宛如银盘,南湖樯桅聚集,渔火点点,天光湖交相辉映,文人骚客慕名而至,听书品茗,别有情趣。清代诗人王丕曾在《留溪杂咏》中描述过“南湖望月”的美景:“南湖结伴荡斜曛,无限烟波接暮云。”
清末,茶馆改名“松风水月楼”,1922年重建时再改为“南湖望月楼”。如今,老楼挂上了“留溪第一楼”的铭牌,笑看百年风云过。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