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冰镇小龙虾(中国画) 艺术家的分类 却道天凉好个秋 难忘青春岁月 如琢如磨的中年上海 鲁迅的草木情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16

鲁迅的草木情

陈大新

鲁迅酷爱草木,他心爱的散文诗集叫《野草》,充满温情的回忆散文集叫《朝花夕拾》。

鲁迅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是自家后面的“百草园”,读书的“三味书屋”也有个后园,虽不是很大,但花木繁茂,鲁迅与同学课余常在这里小憩,园子东北隅有一小亭,壁上有老师寿镜吾的父亲题的一首小诗:“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岂容轻失?”那时,鲁迅常去住在新台门里的远房叔祖玉田公公处,这位老人爱花,养有珠兰、建兰、茉莉、马樱花等,吸引少年鲁迅的还有他的藏书,鲁迅最爱看的是一本《花镜》。后来鲁迅搜集到不少有关花木的书,有《南方草木状》《广群芳谱》《释草小记》等。鲁迅用荆川纸描绘花木图谱,又在书上加注释。据周建人回忆,鲁迅自种了不少花木,诸如映山红、石竹、文竹、平地木(俗称老勿大)、万年青、黄杨、栀子、月季、吉祥草、菖蒲、荷花、鸡冠花、凤仙、茑萝松、蝴蝶花等都种过,他在盆上插上一条竹签,写上植物名称,花草每年收籽,细心包好,明年再种,并按照《花镜》和《广群芳谱》作了分类。

留学日本期间,鲁迅与许寿裳、二弟周作人、钱均夫、朱谋宣同住在本乡区西片町一处宅子,命名为“伍舍”,是作家夏目漱石曾住过的地方,庭院很是开阔,鲁迅十分喜欢,在院内植草种花,他种的“朝颜”俗称“牵牛花”,给许寿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我所认识的鲁迅·怀旧》一文中说道:“每当晓风拂拂,晨露湛湛,朝颜的笑口齐开,作拍拍的声响,大有天国乐园去人不远之感。傍晚浇水,把已经开过的花蒂一一摘去,那么以后的花轮便会维持原样,不会减少。其余的秋花满地,蟋蟀初鸣,也助我们的乐趣。”

回国后,鲁迅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教生理和化学,还担任植物学的助教,一直研究植物,到绍兴中学堂所教也有植物学,课余,他带学生们到野外采集植物,教学生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记录,保存。鲁迅在杭州结识了一位学植物分类的朋友张柳如,还邀请他去了绍兴,在涂山等处采集植物。他们使用的是德国恩格勒的分类法。

1919年,鲁迅在北京购得八道湾大宅,也在院中种花栽木,陈迩冬回忆,新中国成立初他有一次去了八道湾,周作人送他出来时,指着院中一棵丁香树说:“这是家兄种的。”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后,于1923年夏,暂居砖塔胡同61号,同院的俞芳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在院子南面的小土堆上种了一株“独叶芋艿”,引起鲁迅关注,他问俞芳:“为什么你种的芋艿总是只有一片叶子呢?”俞芳答说:“老叶子不好看,我就摘掉了。”鲁迅告诉她,这样是种不好芋艿的,以后不要摘老叶子了。不论走到哪里,鲁迅对植物总是很留意。1924年5月,鲁迅搬至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与母亲和夫人朱安一起生活。这院子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棵枣树,这两棵枣树被鲁迅写进《秋夜》而为人们所熟悉。后院还有一棵杏树,鲁迅在院子泥地上种满太阳花(又名铺地锦),日中开放时,五颜六色,惹人喜欢。鲁迅还是嫌院子里的花木不够多,翌年的春天,他请云松阁(北京专卖各种盆景及树苗,并代送代种的一家商铺)做院子的绿化,栽种了丁香、碧桃、花椒、刺梅、榆梅、青杨等各种花木十余棵,小小院落呈现出一派生机。直到晚年鲁迅在上海还在翻译《药用植物》。

鲁迅热爱草木,出于性情,他挚爱生活,挚爱大自然,挚爱故土和祖国。然而,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年代,草木带给他更多的是慰藉与希望,在《无题》一诗中,他沉吟着:“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