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徽馔斗香处 消费正向暖 常泰长江大桥通车 嘉兴“穿越一九二一”沉浸式街区来了 中外合力破解新质生产力人才难题 要素“如水流” 经济春潮涌
第10版:长三角/万象 2025-09-16
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地开展改革试点

要素“如水流” 经济春潮涌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项改革旨在打破要素流动壁垒,让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更自由、更高效地流向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从而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发展效率。

破藩篱资源畅流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听起来有些复杂,但核心很简单,就是让要素遵循市场规则,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更自由、公平、高效地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过去要素主要由政府“指挥分配”,虽然保障稳定,但有时难以灵活响应市场需求。如今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由价格、竞争和需求等引导要素流向——哪些地方计划更优、效率更高、市场潜力更大,就会获得更多资本、人才和技术资源。由此打破行政限制,推动要素向活力热土聚集,提升经济创新与运行效率。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如果试点成功并推广,我们未来可能会感受到这些变化——

就业机会更多元:人才流动更自由,跨地区职业选择更顺畅,就业机会更公平;创新环境更好:技术要素改革将完善技术参与收入分配的规则,技术成果更容易走向市场;城市发展更高效:土地资源利用更合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更科学……

此次开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其中,在技术要素方面,将着力推进技术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在土地要素方面,将持续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推动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

择高地试点先行

从试点范围来看,本次政策覆盖了多个重点区域,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地。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1/4。在此进行试点,影响力大,牵引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都市圈”的划定包括合肥市全域,还包含了周边城市的具体县市——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这表明改革试点不是以简单的“省”或“市”为单位,而是真正尊重经济规律和地理联系,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实际单位,通过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壁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让在“圈”里的每个地方,都能享受到同城化的便利。

这并非孤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刘方介绍,10个试点地区中,有6个属于城市群都市圈,在这些地区开展试点,有利于通过搭建跨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平台,探索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安全高效共享的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表示,要素改革涉及领域广,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加上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齐步走”。所以采取在10个地区开展试点方式推进,这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本报记者 黄佳琪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