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妙瑞
曾在杨浦长阳路大连路住过10年,弄堂口有22路电车站头,到外滩不过几站路,邻居去市中心习惯称到“上海”去,那时我刚从虹口搬过来感到纳闷,难道杨浦是郊区吗?
这个错觉与灯光有关。市区的灯火肯定比郊区亮得多。那时的杨浦夜里见不到璀璨灯光。有一次我骑车跑完4500米的长阳路,见不到几盏彩灯。每年国庆夜到外滩看灯,连接长阳路的东长治路公交车辆停驶,马路上乌泱泱的一片,杨浦人远比虹口人多。走过外白渡桥灯火辉煌,回首杨浦“灯下黑”很难堪。我期盼杨浦像市中心一样亮起来,有人说我是在做梦吧?
弹指一挥间,新杨浦与光影秀同框,美得让人惊叹。
杨浦大桥展示力量美。近万盏景观灯扮靓世界级大桥,桥体上方弧形结构被新光源照得美轮美奂,塑造了一道悬在母亲河上的彩虹夜景。我乘浦江游轮夜航来到大桥下欣赏,斜拉索大桥像两架巨型三角钢琴,完美衔接了浦江两岸,来往车辆发出轻微摩擦声,奏响了优美的城市夜曲。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时杨浦大桥“换装”,推出常态、节假日、重大活动和深夜四种风采的灯光模式,让游客近悦远来。
中环“彩蛋”显示创意美。高架从“彩蛋”里穿越而过,空中路面宛如五光十色的彩带。我在高楼俯视五角场,昔日那五条暗淡街角变得缤纷灿烂。百年小镇五角场得益于城市副中心建设,现代化高楼林立。脚步跟着霓虹走,光影如画百姓乐,看灯不用去外滩了,半条南京路在五角场。
“钓鱼”建筑演绎风貌美。杨树浦路过去的水产码头,改造为东方渔人码头,如今夜里灯火亮丽不敢相认。700米长的江段,不借外滩光,亮灯也美。码头形状像一条“鱼”,头部位置造起了五星级宾馆,造型像竖立的一根“鱼竿”,成为杨浦地标符号。光影勾画出一幅趣味盎然的捕鱼图,还原了上海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历史,下海庙就在不远的海门路上呢。独特地块的面积相当于23个足球场,海洋文化和渔文化的积淀绽放杨浦之彩。
“皂梦空间”圆了梦想美。百年老厂上海制皂厂旧址变身梦工厂,万千肥皂泡在灯光折射下缤纷彩烂,看得人眼花缭乱。“皂梦”谐音“造梦”,走到江畔便圆梦,落霞和灯彩齐辉,追梦游客如织。“郎朗音乐世界”入驻滨江,光影裹挟琴声甜美醉人。节日杨浦各家公园开放夜间投影灯光,从晚上6点一直亮到凌晨6时。我坐地铁4号线从普陀曹杨路到杨浦长阳路,走进江浦公园散步看灯,坐在长椅上休憩,沉浸在绿色光影世界里,末班地铁送我回了家。
杨树浦发电厂曾经是上海最大电厂,过去杨浦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新时代的杨浦亮得五彩缤纷,因为有了“新能源”。杨浦滨江与北外滩和外滩相连,犹如一串明珠在魔都夜空闪亮,让人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