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庭
几年前的深秋,我在住宅区的垃圾箱旁边捡到了一盆芦荟,它耷拉着脑袋仿佛冬眠似的,叶子无力地低垂着,叶面失去了光泽,周身了无生机,更碍眼的是栽芦荟的那个花盆,破得只剩下半个,显然是哪位花农嫌弃盆碎了才丢弃的。当我第一眼望见它时,便爱怜于这被主人抛弃的“弃儿”。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它抱回家。
老伴找来一个空盆栽起来,把它搁置在位于阴面的窗台上。从此对它倍加呵护,按时松土、浇水、施肥,悉心照料。然而,过了几天,它似乎还没有从伤痛之中缓过神来。我失望地把它从客厅移到了阳台,不经意间又是半个月过去了。我知道,芦荟一般是夏末秋初开花,此刻正当时令。
一天中午回家,当我把阳台的窗帘拉开之后,眼前的情景把我惊呆了。它的叶片宛如翠色的碧玉,靓丽、清纯。橘黄色的花朵,含苞待放,生命旺盛而热烈。这不是应了那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俗语嘛,我的心一下子由喜欢它提升到爱上它了。这才意识到,能装饰屋子净化空气的它,还能为室内增加一些色彩明快的绿饰,给居室平添融融情趣。
我是一个喜欢养花的人,退休后除了到菜市场买菜、接送孙子上学,其余时间就是精心莳弄花草。以前也曾在客厅放置过绿色植物,大的有朋友送的发财树,小的有自己选购的富贵竹、兰花、玻璃翠、长寿花等,这些此前曾在明媚阳光中逍遥过的名贵盆花,都因自己养护方法不当,一个个毫不留情地弃我而去。然而,这盆身份卑微、曾遭冷遇的芦荟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活了过来。其实,我给它的只是一个能延续生命的花盆,而它给予我的则是满室的绿意和清新;我捡回它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它却能默默奉献给我美的视觉。它那飒爽的英姿,直让我目光禁不住凝视起来,久久不愿离开它。我对它生出一份敬意来——生命可以不高贵,待遇可以不优厚,而它生活的姿态却昂扬向上。
那年春节,我和老伴滞留乡下老家过年,一待就是二十多天。因无人照料花卉,我又没有对它们采取保持水分的措施,回到县城时家里的花花草草几乎无一免遭干枯的命运。只有栖息于屋角的芦荟虽惨不忍睹,却留有一线生机。看着它枯萎的样子,仿佛一位大病初愈的患者,显得弱不禁风。老伴竖看横看执意要把它扔到垃圾箱去,出于怜悯之心,我对老伴说:“留下吧,死马就当活马医!”面对苟延残喘的它,我精心地照料它,依照它喜光、耐半阴忌阳光直射、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注意通风的生长习性,它没有辜负我的精心呵护,过了一段时间,先是抽出长长的花茎,而后萌出一个个绿色的花蕾,由最下面的花朵开始,依次向上开放,变成可爱的橙红色。每有客人来访,进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冲着它说:“这是什么花?长得真好!”而它呢,正寂寞地待在那个角落默默地、葳蕤地生长着。
虽是秋日,太阳也有毒辣的时候,当烈性的阳光把它晒伤了时,我只要浇点水,它又照样活得有声有色。望着它那不计宠辱、坦然大度的样子,我心中总会生出不尽的爱怜和仰慕之情。
我常想,花犹如此,何况人乎!一个人如果能像芦荟那样,即便生逢秋季,也能战胜逆境,顽强地生长,也就无悔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