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近日,上海一起共享单车自动落锁致人摔伤索赔案一审有了结果。法院因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骑行者的诉求,原告表示不再上诉,但对共享单车方的解释并不认可。
审理过程中,所有骑行数据均由共享单车平台提供。原告感到疑惑的是,事故发生在7时36分,而系统显示的关锁时间却是7时34分。被告解释称,原告在事故发生后未关锁,后续使用者扫码开锁后,系统默认未关锁者的骑行时间为开锁后的十分钟。由于原告是7时24分开始骑行的,所以关锁时间被记录为7时34分,且早于事故发生时间。基于此,法院认为无法排除原告因不当骑行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故驳回了其诉求。
共享单车在骑行时会不会“落锁”?新民晚报记者尝试后发现,不同品牌车辆在移动状态下的还车限制存在差异。如今,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超亿次,其安全问题已不局限于商业范畴,而关乎城市公共安全。一辆故障车不仅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还可能引发连锁事故,威胁道路通行秩序。此次骑行者虽败诉,但近期多地共享单车用户都遭遇了“骑行中车辆突然落锁致摔伤”的事件,共享单车车轮突然抱死究竟是偶发还是常发,这个问题不能因败诉就搁置不管。
从长远来看,共享单车行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与应急预案,比如:设立“故障车辆即时召回”制度,定期对车辆刹车进行维护等。唯有通过制度约束,才能防止企业推卸责任,让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安全、便捷的出行选择。(相关报道见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