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一次受阅  一生荣光 跨越八十年和历史对话 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 凝聚各方共识  激发合作动能  擘画发展蓝图
第1版:一版要闻 2025-09-01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

潘高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抗战不只是教科书里的一章,它是千万人的牺牲、是一个民族的觉醒。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那种血战到底的气节,至今依然滚烫。历史教育也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关乎记忆的塑造、精神的传承。让年轻人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不是为了沉溺苦难,而是为了汲取力量。

近年来,日本右翼不断在教科书上做文章,淡化侵略历史,模糊战争责任。历史一旦被涂改,记忆一旦被侵蚀,真相就会渐行渐远。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让年轻人走进历史现场,让记忆有画面、让故事有声音、让精神有光芒。中国人民大学新生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同济大学把课堂搬到四川李庄——抗战时期同济曾迁址于此,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专题课开到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实验学校。走在先辈足迹到达的地方,触摸历史的温度,这样的课堂,比书本更震撼。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高的致敬。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在于锻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脊梁。通过创新历史教育,让年轻一代在情感共鸣中自觉承担时代责任,抗战精神就能真正“活”在当下,成为激励我们迎难而上、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