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14时19分,上海同路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明正在核对新一批“同路链”在交通管养领域的测试数据。一条来自“上海静安”的手机短信跳了出来:贵公司有一份静安区“免申即享”用链上链企业补贴资金已到账……
他点开一网通办App进行确认,推送界面自动跳出:【到账通知】尊敬的用户,您的区块链产业“免申即享”补贴已发放,请及时查看!通知附带的政策文件清晰地给出了补贴计算公式:“按用链成本30%支持”——19.96万元×30%=5.988万元,分毫不差。
同在静安区的上海信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北公证处,两家企业负责人也先后收到了类似的短信。没有申请表,没有繁琐材料,甚至连“申请”的动作都没做,一笔“天降之财”便已精准降落企业账户。
“这钱到得也太润物细无声了!”这场让企业直呼“没想到”的政策红利,正是静安区近期推行的“免申即享”改革试点成果。从“企业追着政策跑”到“政策追着企业跑”,从“条件看不懂、材料一大堆、申请靠跑腿”到“零材料、免跑腿、快到账”,静安区以区块链技术为支点,让曾经停留在文件里的政策以真金白银的形式,精准、即时地抵达企业账户。
企业申请政策补贴的难,在中小微企业之间早有共鸣:一份申报材料要改七八版,跨部门盖章要跑三四趟,资金到账要等两三个月……这还是在“顺利”的情况下。静安区作为上海区块链产业核心承载区,聚集了百余家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但长期以来,“政策兑现耗时费力”却成了这些企业享受红利的障碍。一家区块链初创企业负责人曾向区数据局坦言:“我们不是不懂政策,而是担心所申请的政策补助难以覆盖流程办理所需的人力成本”。
瞄准区块链产业的“用链成本”痛点,静安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率先面向全市试点“免申即享”模式:针对《静安区关于支持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支持企业用链上链”条款,为使用上海市重要基础链的企业提供无感补贴——按实际用链成本的30%支持,最高100万元。政策明确、门槛清晰,更关键的是,企业无需主动申请,政策资金就可自动落袋。
“免申即享”的核心,是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像“AI智能体”一样自动识别企业的用链成本。就像智能快递,数据跑腿完成精准配送,让“包裹”(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的账户。
本报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