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书海、人海,人生海海。今晚将闭幕的2025上海书展,是大人和小孩“知识充电”的逗号,不久将进入开学待机模式。上海书展,也是出版人上半年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每一个人思索秋日收获季节到来之际是否有所收获之时。
作者、编者和出版人制定一本书的问世时间,大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上海书展。作为中国最受读者欢迎的大型综合性书展之一,随着今年上海展览中心与上海书城的“双主场”,以及全市100家品牌特色实体书店、“一区一特色”分会场以及首次落地的乌镇分会场,1267场阅读活动的数量比去年增加23.8%。上周末两天,仅上海展览中心的客流量,每天都突破了5万人次。出版社卖文创的常态是——第二、第三天就卖空了库存。包上彩纸的书籍成了“盲盒”,编辑在摊位里左手包书,右手卖掉……与此同时,下半年订单、针对明年书展的出版计划也都悄然制定。
中央舞台和友谊会堂是最抢手的新书发布场地,以1小时对谈加签售为“标准流程”,预约这两个场地要靠“抢”。经常参加中央舞台发布的读者观众也懂经,最好连着看,每一场都是知识课堂。抢不到座位的观众则陷入以知识为底色的生活日常——衣食住行都能在书展上找到。包袋、文化衫上的字句,往往出自名人名著,像风油精一般提神醒脑:“必须离开,必须旅行”“天气极好,有钱更好”。大家一边下单一边喃喃:“上班的时候背。”首开的“阅界夜市”,也让读者双丰收——精神食粮和美味粮食兼纳。
夏日可以度假,度假之余可以复盘——未必是工作,也可以是人生。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的局部人生,好的书甚至是人生总和。遍览别人的人生,有助于自己少走弯路。书展,早已不局限于书,而是人生海海。书展闭幕,往往会重启一个人对人生的新一轮思索。不管怎么说,爱读书的人,都是爱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