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过度透明可能引发隐私争议。”“透明化就能获得居民信任吗?”“老人怎么看得懂复杂的系统?”日前,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一场涉及14个相关单位的座谈会,就如何建设居民满意的“透明小区”展开激烈讨论。
这场座谈会的背后,是普陀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一次破冰探索。一个月前,《上海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发布,其中一项重点任务是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健全“6+N”信息公开机制,包括公开服务合同、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入明细等等。普陀区选择香山苑小区作为“透明物业”首个试点,试图探索数据赋能社区治理新路。
为何选择了香山苑
这个1998年建成的小区曾深陷治理泥潭:业委会换届后三个月便集体辞职,原物业因亏损和信任危机退出,居委会代为履行业委会职责至今已近两年。
“当时小区面临即将瘫痪的状态。”曹杨新村街道香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戴敏洁回忆。为此,居民区重新甄选物业公司,其中,吾安物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立马订”令戴敏洁印象深刻,“在他们的后台,可以清楚看到每天的物业服务内容。”
这一系统将保安巡逻、保洁清扫、设施维保、绿化养护“四保服务”全部记录在案。春节严寒突袭时,戴敏洁刚转发防冻通知,物业5分钟内就发来3天前已完成的管道包扎照片。当业主质疑“楼道根本没扫”,系统即刻调出某日某时的保洁记录,矛盾当场化解。今年6月,吾安物业凭借半年服务成效,业主大会高票通过续聘方案,物业费同步上调,成为该区域“质价双升”的典型案例。
两难博弈如何取舍
“我们正在筹备‘立马订’的2.0版本,将后台的数据公开给居民。”吾安物业总经理助理石瑜彬表示。数据透明化能直接回应“信任危机”——“摊开来清清楚楚,做了哪些工作一目了然”;同时,也能让物业成本无法覆盖的实情被正视,为未来实现“质价相符”奠定基础。此外,公开数据本身也是对物业工作的有效监督。
未来的2.0系统,将包括37个核心数据维度,涵盖维修基金使用明细、公共收益收支、业主物业费收缴情况等关键信息。
然而,透明化的边界随即引发讨论。座谈会上,高校专家提出,需要同时取得居民的信任,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对此,“立马订”技术提供方上海思亮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正宁提出对策——运用区块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不仅能解决居民对真实性的疑虑,也为审计监督提供了可靠凭证。”例如,将系统直接对接停车管理系统,每一笔停车费的收取都将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源头可溯、真实透明,还可以持续开发更多物业治理的应用场景。
“透明物业”能否走通
目前2.0系统正根据座谈会意见修改,重点优化维修基金账户展示,区分商品房与售后房的分账户明细等。石瑜彬透露,若测试顺利,系统将于9月上线试运行。
更大的考验在治理逻辑层面。普陀区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全区老旧小区占比较大,还有很多小区物业费比较低,“透明化不是终点,更要让居民看到质价相符”。
对此,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陀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双业红”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三驾马车”高效能协同,“物业服务”高品质提升,用“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物业治理水平。无论挑战如何,这场始于香山苑的探索,正为“透明物业”治理寻求可行路径。
本报记者 解敏 通讯员 施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