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夏日街拍 施工扰民隐患多 居民诉求如何解 高温之下,急救电话响个不停 深化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内容IP与上海的双向奔赴 在BW,30万人一起造梦 在上海,书写无限可能
第1版:一版要闻 2025-07-14
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集聚生态圈形成

在上海,书写无限可能

在杨浦创智天地V聚场,“果缤纷支持站”为创作者提供舒适的创作氛围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外滩FTC已基本完成内部装饰,静待创作者和机构入驻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这个夏天,互联网内容创作的风吹遍浦江之滨。从黄浦、杨浦再到整个上海,在丰富的场景里,更多人创作出好内容,再从好内容里,读懂上海,看到更美好的上海。

在杨浦最新亮相的在线文娱产业载体“V聚场”的外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上海 一切皆有可能。”是的,就在上海,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和优质内容创作者正在这里书写自己的无限可能。

杨浦 V聚场来了,大V也来了

杨浦区最新打造的在线文娱产业载体——V聚场,刚刚完成内部装修,就已达到超过九成的入驻率,吸引一批知名大V及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抢滩”。这里不仅有适合互联网创作的环境,更有着和其他博主随时随地跨界合作的机会。

V聚场的登场,对于杨浦来说,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杨浦,是上海创新浓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为了吸引更多创作人才,杨浦在去年推出了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享计划”,以大力度的孵化平台共建、创作激励、人才安居保障和薪酬奖励等举措,希望成为大V云集之地。

黄浦 从一本“小红书”展开生态

2013年,小红书在复兴中路上的一栋居民楼里诞生。从几份海外购物攻略开始的兴趣分享、互联网代购,到成为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这只仅用12年就发展为月活用户数量突破3.5亿的“独角兽”,用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激活了一整个内容创作生态链。

对于这条生态链,黄浦区借“地主”之利,进一步推动由链成圈,吸引更多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网络(MCN)机构落地。同时,黄浦区还激活了九江路上的古象大楼,将其打造为外滩FTC,依托小红书平台,致力于打造符合区域产业特色,集趣味性、潮流性与创造力于一体的互联网内容生态圈。

>>>详见第3版 本报记者 孙云 报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