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女山仙境(扇面) 董桥的“旧时月色楼” 黄泥螺很大 只有流量,没有音乐 葱油这只饼 那个金发小女孩和她的书 王晓明老师二三事
第7版:夜光杯 2025-07-12

董桥的“旧时月色楼”

朱亚夫

董桥的书房“旧时月色楼”,听上去就是一个具有复古风的富有诗意的斋名。他自己也说:“旧时月色都有纤秀的柳梢相伴,人在朦胧月光下,两步就进入唐诗宋词的境界。”董桥于20世纪80年代定居香港后正式启用此斋名。此斋名脱胎于南宋陆游《菊枕诗》:“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董桥自刻闲章“董桥痴恋旧时月光”呼应此境。此诗乍看有些消沉,但细品可读出作者对传统文化消逝的眷恋。董桥移用此诗意境题自己的书房为“旧时月色楼”,自喻“文化遗民”,坦言:“窗竹摇影、野泉滴砚的少年光景挥之不去,电脑键盘敲打文学的年代来了,心中向往的竟还是青帘沽酒、红日赏花的幽情。”曾以“卖破烂的老头堆了一地的旧时月色”,比喻市井中散落的传统文化碎片,他的斋名“旧时月色楼”实为对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望。

说来有缘,我与董桥也有过一次交往。1995年秋,有位文友知道我钟情书斋文化,告诉我香港作家董桥对书房多有研究,不妨交流交流。于是由他牵线,我邮上拙著《名人书斋》一册,向董桥先生求教。董桥先生不但写来了回信,在用毛笔书写的信中说明了迟复的原因,而且称拙著“格外新颖,灯下翻读,兴味无穷”。董桥的书法,如同他的美文一样,清新俊朗,走笔婀娜,线条秀美,让人赏心悦目。难能可贵的是,董先生所说的“格外新颖,灯下翻读,兴味无穷”,并非随口说说的客套话,他倒是真翻读了拙著,因为他在《明报》上开设的专栏《英华沉浮录》中,曾多次写文章提到我和拙著《名人书斋》。这令我感动,也令我汗颜和不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