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星期日
留言板 无障碍设施请别“断头” 逐步推广轨交非付费区设寄存柜 旅行社跑路、缆车故障谁来管?
第4版:第33届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帮侬忙 2025-07-12

旅行社跑路、缆车故障谁来管?

暑期旅游消费者遭遇变故,后续维权困难重重

李先生购买的“三亚五天四晚双人豪华游伴你游亚特HS”产品及旅游卡 受访者供图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有人陷入“想走不能走”的窘境,有人却在旅途中累到中暑。近日,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到多位市民游客的投诉,反映旅游出行带来的烦心事。

李先生在直播间购买的三亚旅游产品尚未使用,旅行社就悄无声息地倒闭了,预约小程序形同虚设。胡女士在朋友介绍下报名了仙居旅游团,却被更改行程,遭遇缆车故障后,冒着酷暑、饿着肚子爬下山,却得不到任何解释。

有效期没过,2999元三亚游去不成了

“2022年8月20日,我在直播间购买了一份‘三亚五天四晚双人豪华游伴你游亚特HS’的产品,实付2999元。”李先生称产品有效期是半年,由于他工作忙,在产品过期前致电“爱大集”旅行社的客服,询问能否延期,客服爽快答应并把有效期延长了4年半,一共变成了5年。“当时只有一个要求,延期了就不能申请退款。”很快旅行社给李先生寄来了旅游卡作为凭证,上面印着“有效期截止到2027年12月31日”,还有微信小程序和售后客服的二维码。

今年6月,他抽出空来想要带家人去三亚度假,但无论是扫码预约还是此前联系过的客服电话,都出现问题。“进入小程序后,看似进入了预约流程,但实际无人对接联系,也不会确定订单。打了客服电话,那头却变成了一个变电站,早已不是旅行社。”

李先生又联系了旅游产品中涉及的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对方却表示从未和旅行社“爱大集”合作过。“我又仔细看了一遍产品信息,原来直播间里宣传的亚特兰蒂斯豪华游,只包含了亚特兰蒂斯水世界的游览,入住酒店在小字里,写着‘三亚指定酒店’。”

难道2999元打了水漂?他赶紧联系直播间平台。“我几次反映希望对方把2999元退给我,或安排同等规格的旅游产品。交涉后,平台说,只能赔付给我价值300元的代金券,且要在他们的商城里使用。”

300元的代金券和2999元的真金白银相差太大了,这样的解决方案让李先生无法接受。“我在平台直播间上购买的旅游产品,旅行社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就跑路了,侵犯了我的权益。在无法找到旅行社的情况下,平台和带货的直播间是否应该承担起责任?毕竟他们的审核出了问题。”

今年6月底,几番投诉之后,还是直播间的团队给了回复。“直播间说,他们和平台确认了,旅行社已经关闭了线上店铺,无法联系到,他们愿意先行补偿我的损失,再去找旅行社追责。”李先生随后把手里的卡券寄回了直播间,但至今没有等到退款。截至记者发稿前,直播间终于明确回复,将在7月15日左右退款。

■ 提醒>>>

下单前要核实旅行社资质

退款困难、服务不符、虚假宣传……记者调查发现,在直播间购买旅游产品,往往存在上述风险。此外,来自直播间的旅游产品预订,涉及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带货主播以及线下签订旅游合同的旅行社等多个主体,当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的旅游产品出现问题时,找谁解决成为一大难点。对此,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在下单前,一定要核实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关注旅行社服务评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擅自改行程,顶烈日下山却无人管

和李先生的遭遇不同,胡女士购买的仙居旅游产品,而且还有朋友的女儿背书,却依旧在旅途中遭遇烦心事。“朋友的女儿在旅行社上班,推荐我们参加了一个神仙居四日游,售价650元/人。”胡女士表示,7月3日6:30,30多人的旅游团从上海出发,坐大巴前往仙居。原本第二天的行程就是神仙居游览,但导游却通知调换到第三天,也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7月5日,我们6:30就吃早餐了,7:00出发前往神仙居。按照行程,上午游览景区,12:30山下集合,回酒店午餐后自由活动。没想到,上山的时候缆车还是正常运行的,想要下山时却发生了故障。我们一行人只能自己爬下山,其中既有6岁多的孩子,也有70多岁的老人,大家互相搀扶着下山。”

胡女士称当天气温很高,一路艰难下山,让她险些中暑。“整个人又累又饿又渴又晕,非常疲劳。由于大家下山的速度不一致,我们一直等到16时许,所有人才安全集合。在此过程中,导游没有安排大家用餐,没有提供干粮和水,甚至没有把大巴车开过来。即便是让我们坐在有空调的大巴车上等待,也好过露天的炎热环境。”

回到酒店后,同行的朋友帮胡女士刮了痧,才让她的中暑症状有所缓解,但与导游的交涉,又让人糟心。“导游觉得旅行社没有责任,缆车故障是景区的问题。但如果没有擅自更改行程,我们也不会在当天遇到故障。此外,在游客下山的过程中,旅行社也没有做好后续服务,哪怕是给大家安排一些干粮和饮用水,安置在一个相对凉爽的地方,都好过烈日下的苦苦等待。还有我们原本要在酒店吃的午餐,已经包括在团费里,就这样错过了,也没有任何说法。”

■ 提醒>>>

不轻信旅行社口头协议

回到上海后,胡女士觉得身心俱疲,她希望上海绿洲旅行社承担责任,做出一定的赔偿,却遭到了拒绝。“我们都是在微信群里沟通的。”在记者的询问下,她表示,无论是发布行程,还是支付旅游款项,都在微信上完成,转账后也没有给到合同和发票。在大家的投诉下,旅行社才发来了一份集体合同。而对于此次旅程中发生的不愉快,旅行社却认为是景区问题,双方存在争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在出行前不应轻信口头协议,在签订书面合同时,也要把商家承诺清楚完整地写入合同,这都是后续维权的凭证。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