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路公交车推出敬老爱老服务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任天宝)今天上午,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走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首位打进热线的凌阿姨今年60多岁,她提及家中有行动不便的丈夫需要乘坐轮椅出门,希望上海公交能进一步加大适老化服务,多增设几条敬老线路,让携老出行更便捷。
于福林表示,上海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城市,老年群体对公交出行的依赖度较高。自2022年启动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建设以来,已累计开通140条线路,今年计划再新增30条。
9时30分,在中山南二路东安路公交站点,49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站台,凌阿姨正推着丈夫乘坐49路,驾驶员李言之看到有轮椅后迅速下车,将车辆中门的无障碍渡板下放到公交站台,随后将老人推到中门轮椅专放区,扣紧保险带,做完这一流程后再开车上路。凌阿姨激动地表示:“现在适老化服务真是太好了,让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都能出来看看,心情也会更愉快。同时也要感谢同车乘客的理解,毕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据了解,敬老爱老公交线是专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的公交线路,通过硬件适老化改造和服务流程优化,全方位保障老年人出行便利。线路车辆普遍升级为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车,配备升降装置、中门设置倾斜辅助设备,方便轮椅平稳进出。车身前后、车门及车厢内均有统一无障碍标识,方便老年乘客快速识别。
49路作为上海市敬老爱老示范线路,在适老化公交服务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此前曾全线推出“为您等待”服务举措,提出“黄金六秒”概念,为老年乘客或怀抱小孩的乘客等特殊群体留出专属下车等待时间,既缓解乘客下车焦虑提升乘车体验,还能降低安全隐患。49路车队党支部副书记刘晓清告诉记者,49路还有无障碍预约服务,乘客提前打电话预约后,将建立“1小时预约—智能调度—车机联动”服务闭环,主要针对有出行需求的坐轮椅老年乘客,可在出行前一小时拨打巴士二公司服务热线,详细告知出行线路、时间、乘坐站点等信息,即可完成预约。
为精准对接老年群体出行需求,上海今年将在现有140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基础上,重点打造10条敬老爱老示范线路,持续优化完善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