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养老院里来了群“小老师” 美味捞汁、生腌,你敢尝试吗? “抱着冬瓜睡觉”,真能解暑吗? 藏区高原荒滩种上万亩藜麦
第6版:综合新闻 2025-07-11

养老院里来了群“小老师”

养老院里来了群“小老师”。昨天,由上海永达公益基金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颐养院共同承办的2025“爱,在您身边”公益老人陪伴志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浦东新区民政局、永达公益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相关负责人将代表着项目主题——“爱,在您身边”的6块爱心牌,被郑重交到6位志愿者代表手中,也象征着将爱老、助老的光荣责任交到新一代青年人手中。

随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蔡丹教授带领下,第一次志愿活动正式开启。银发老人们围坐桌前,每位老人身旁都有一位志愿者陪伴。志愿者们为爷爷奶奶们带来了“反口令动作”“摇摆时钟”等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同时,在“AI沉浸式体验工坊”,志愿者手把手教授老年人使用AI技术绘画、AI合成歌声等,帮助老年人“拥抱”数字技术、享受AI红利。

“爷爷,您点这个话筒,唱两句试试?”志愿者小王正俯身耐心引导。82岁的周爷爷对着平板哼起《我和我的祖国》,AI程序自动合成清亮歌声,老人瞪大眼睛:“哎哟,这比我年轻时唱得还好听!”另一边,88岁的张爷爷用AI绘画功能“复活”了记忆中的外滩:黄包车、老码头、海关钟楼跃然屏上。“孙子总说我不会用智能机,今天我可要‘炫耀’一下!”他笑着把作品发进家庭群。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导下,现场一片欢声笑语,一群平均年龄80+的老人仅用了20多分钟就学会使用DeepSeek和豆包等AI技术。

项目发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曹光明介绍,未来两月,这套融合心理游戏与AI技术的课程将走进浦东22家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就是要帮助长者找回创造乐趣的能力”。

实习生 杨钰婷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