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保障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7月10日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的标准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接下来,各省份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今年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将尽快发放到位,将惠及约1.5亿名退休人员。
“自2005年以来,我国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当前国内经济承压、不确定性上升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养老金增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他表示,国家在综合考虑上一年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今年2%的上调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2%是全国总体调整水平。即算全国的“总账”,是2024年全部退休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涨2%。但算个人的“小账”,并不是每名退休人员都按2%的涨幅增加基本养老金。
具体到个人,会涨多少,怎么计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定额调整是指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不论养老金水平是高是低,都按统一的金额上调。
挂钩调整是指与退休人员本人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相关联进行调整。前者体现长缴多得,后者体现多缴多得,因此每个人的挂钩调整金额会存在差异。
适当倾斜是指适当提高部分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水平,包括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体现了对重点群体的关怀。
个人最终的调整幅度由上面三部分加总来决定。“按照这一调整办法,最终每个人养老金的实际增长比例各不相同,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人员上调的幅度会更高一些。”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伟说。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