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闽
认识杨桦,已经十几年了。我们是在一次聚会中相识,之后便与这个高大儒雅的浙江汉子结下了友谊。那时,他在一家民办大学当校长。按道理,我们没有什么深刻交集的部分,却因为读书,我们交往就多了起来。杨桦的老家衢州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上海的衢州人很多,在杨桦的牵头下,竟成立了一个“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成员众多,而且每周都有一次活动,读书会成员集中在一起,讨论一本书,或者请一个教授、作家来导读和作讲座。认识杨桦后不久,他就邀请我去读书会。杨桦工作之余,潜心于读书会工作,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还是个诗人。每个清晨醒来之后,只要打开微信朋友圈,就一定会读到杨桦新写的诗歌。十多年来,几乎每天一首诗。只要看到他的诗,我都会认真读完,然后,认真地点个赞。作为诗人的杨桦,他的诗歌只发表在朋友圈,每天可以收获一两百个赞,其中包括我点的那个赞,由衷的,没有客套,我想其他点赞的人也是由衷的,同样不是客套。作为诗人的杨桦,他写的都是对日常生活的感悟,都是他的真情实感。
他有个女儿,远嫁到了荷兰,他的荷兰亲家,也喜欢读他的诗,为了让亲家更加方便阅读,杨桦开始了双语写诗。于是,我每天早晨在杨桦朋友圈看到的诗就多了个英文版。
诗人杨桦,其实他根本不需要诗人的桂冠,但他感受到的是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同样的,他的诗歌,也在滋养身边的人,比如我。很多时候,我真诚地对他说,杨兄,要一直写下去,你写的每一行诗句,是很重要的,那是活着的证据,也是美丽心灵留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