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晚风吹散白日的暑气,夹带着葱香、肉香和蔬果的清香,拂过黄金城道步行街上的每一个路人。昨晚,上海供销市集二十四节气消费文化季(现场见上图)携全国节气好物而来,当时令鲜果、特色土产、市井小吃等摆上展位,都市里的市井烟火变得触手可及。
金瓜脆爽、黑毛猪肉香浓、藏红花茶清润、新米煮粥飘香,非遗土布制成的文创伴手礼,则把“土”与“潮”完美结合。走进供销市集,来自崇明田埂的原生态农产品就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当天屠宰、当天上市,新鲜的崇明本地猪肉”“清甜多汁、润肺降火,崇明翠冠梨有优惠价”……伴随着吆喝声,正在散步的居民一不小心就迎来“大丰收”:左手一箱翠冠梨,右手一提糯玉米,眼前还有大半个没逛完的市集。
“师傅,买两只泡虾要等多久?”“很快的,几分钟就好。”家住附近的陈阿姨看着油锅里翻滚的临海古城泡虾,面糊裹着虾仁、肉糜和小葱,已经炸得金黄酥脆。“泡虾肯定是刚出锅的时候最好吃,等女儿女婿下班快到家的时候,我再买回去。”说着,她转身往隔壁的南京“孔大虾”摊位走,准备先买上两桶冷泡小龙虾,作为夏日夜宵的另一个选择。
云南鲜花饼、安徽臭鳜鱼、宁夏枸杞原浆、胖大海枇杷叶蜂蜜水……再往里走,这里还汇聚了来自全国供销系统的地道、特色、新鲜的节气优质农产品,从山野的馈赠到江河的鲜美,“一站式”品尝“不时不食”的自然之味。
踩着滑板、举着空瓶,孩子们一路奔向市集的尽头。原来是长宁区供销社下属的上海新锦华商业有限公司把智能回收箱和3D打印设备搬到了现场。回收来的废塑料能够变成再生高性能塑料颗粒,投入3D打印设备后,现场生产出花瓶、手机支架等物件,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
夜色渐深,清冽的弦乐之声从亭台处响起,来自音乐学院的两位民乐演奏者,以古筝的清澈空灵、二胡的悠扬婉转,应和着清风,为市集的烟火气注入一抹流动的诗意,为燥热注入一份清凉的诗意。从昨天起至本周日的晚上,上海供销市集都将为社区居民打造夏夜娱乐、消费、休憩纳凉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