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大美南疆(摄影) 那件红T恤 掌心余温今犹在 重拾旧书 落雨怀想 遇见初夏合欢
第14版:夜光杯 2025-07-10

重拾旧书

金洪远

臧克家先生的《学诗断想》于我,是暗夜提灯的长者,亦是失散多年终得重逢的老友。那天在鲁迅公园北门接过诗人元兴从网上购来的旧书,封面早已褪成烟灰蓝,书脊上凝结着岁月的包浆,一溜装订线泛着琥珀色光泽。久违了,《学诗断想》这一块心心念念被时光打磨温润的玉石。

初遇此书是在福州路旧书店三楼,当毛头小伙的我在书架底层发现了它,那抹苔绿封面上“学诗断想”四个字像磁铁般将我吸引。我急不可待地俯下身子,耳边响起前辈诗人的叮嘱:你要写好诗,大诗人臧克家《学诗断想》不可不读。于是轻轻地抽出这本书,那心情可是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本边缘泛着陈年茶垢般的黄晕的旧书,仿佛为我打开了通往神秘诗歌殿堂的门窗,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艰难跋涉前行的道路。臧克家用“僧敲月下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诗歌创作中炼字的重要性;而他“诗情要真”“诗眼要亮”“诗脉要连”的金句,留下了我笔下红蓝铅笔勾画思索的波浪线。让我想起《诗刊》刊登过他的照片:面容清癯,目光深邃,身着灰蓝色中山装,那轻启的嘴唇在诉说他“生活即诗”的真谛。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有一次,一位诗友来寒舍贺喜,那天报纸相继刊登了我的两首小诗,他看到我桌上摊开《学诗断想》后,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临走时向我借走了这本书,说是要仔细研读其中的诗学智慧。我欣然应允,毕竟,好书就应该与更多人分享。可是没承想这一借,却是漫长的等待。后来诗友远走异国他乡,杳无音信。回忆起购书后摩挲着书角磨损的痕迹,红蓝铅笔在书页上勾画的波纹线,心中充溢了几多失落和遗憾,不知何时能在孤灯下再向臧老致以深深的敬意。前一阵我在群里聊起了当年《学诗断想》给我提灯照亮诗路,最后“得而复失”的故事。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想不到元兴在网上寻觅多次,终于接过他递来的旧书。褪色的烟灰蓝封面洇着时光苔痕,摩挲着泛黄的封面,翻开这四十多年前印制已脆如蝉翼簌簌作响的书页,恍惚间似触到四十余载光阴的肌理。元兴笑言:“看到你对诗歌的热爱,我也是感同身受。这本书能回到你身边,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此刻竟让我眼眶微热,心中暖流涌动。我知道,这本书的失而复得,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回归,更是诗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见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