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相邻的拉孜县受灾严重,但拉孜县的吉角村“逃过一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拉孜小组组长,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宫爱如至今都会说“好险好险”。
迁入安全新居
拉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中部,是上海对口支援的日喀则五县之一。吉角老村距县城30公里,海拔近4900米,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庄。这里年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冬季老百姓用水、用电困难。而且居住的房屋非常简陋,多为土石结构。这个村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生存环境可谓恶劣。”宫爱如说。全村共37户143人,畜牧业和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增收渠道有限。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上海援藏与拉孜县委、县政府统筹推动,围绕“中央要求、拉孜所需、上海所能”,于2022年启动吉角村整体搬迁项目。
搬迁分三期进行。一期解决居住问题,二期发展公益和商业配套,三期完善党建及睦邻公共服务,系统性推进搬迁与后续发展。2023年11月,吉角村整村搬迁到了位于县城核心区域的杨浦路,海拔降低了800多米。新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全村143名村民从此告别了高、苦、难。
不料,今年1月就发生了6.8级地震,吉角老村离震中近,加上老房子是土石结构,年久失修,在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而吉角村新居仅仅受了点“皮外伤”。“如果没有从老村搬过来,我们可能连命都没了。”地震后,吉角村村民从心底里佩服吉角村整体搬迁项目的前瞻性。
智慧社区获奖
现在,拉孜县里最具有科技感的社区可能要数吉角村了,这里拥有全县首套智慧社区管理系统。这是上海援藏干部和拉孜县委、县政府帮助村民转变生活方式、融入新环境、增进发展信心的具体实践。
安全、绿色、智能,这是吉角村村民对智慧社区的真实感受。吉角村智慧社区项目于2024年6月投入使用,配备负氧离子监测、停车管理、供暖等11套智能化系统,着力破解社区治理、环境监测等问题。在智慧社区管理下,村民对牛粪取暖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越来越适应光伏取暖。村民桑珠说:“以前烧牛粪,孙子总咳嗽。现在用上太阳能,家里干净又暖和。”
吉角村智慧社区项目荣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赛道数字城市金牌项目,这是西藏首次,也是上海援藏项目首次获得该赛事金牌。
易地搬迁、智慧化管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在上海援藏支持下,吉角村商业配套项目中打造了县级共享助农直播间,扶持村合作社发展,提高风干牦牛肉等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和销量;积极引进洛子科技、咖啡、餐饮等商贸服务业。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了就业观念,学技术、开餐馆、办建材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吉角村整村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迁移,更是生活方式、发展动能、治理理念的全面升级。宫爱如说:“我们将持续推进该项目,总结推广经验,激发创新活力,助力西藏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