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老师和学生在检测泮池清澈度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上海大学学生周茉
上海大学的泮池,有望像华东师范大学的丽娃河一样美了。今天,上海大学学生周茉向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反映相关情况后,相关部门表示,将把提升泮池水质作为“水美校园”建设试点进行推进,学生的期望将变成现实。
水质需进一步提升
“我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学生,想反映一下宝山校区‘泮(p(E000)n)池’的问题。”今天上午,周茉一拨通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就打开了话匣子。“我经常路过那里,看到池水挺浑浊的,夏天高温时还会爆发蓝藻——这可是我们学校的文化地标啊,现在这样很影响校园环境。”周茉说,“上次我去华师大,看到丽娃河治理后特别清澈。我们学校的泮池能不能也治理一下?”
对于周茉的期待,市领导立即介绍了上海正在试点的“水美校园”举措,随后就给了周茉明确的回复:你提到的水浑、蓝藻问题,确实影响美观和生态;我们会马上转给水务和相关部门,请他们尽快研究,拿出治理方案,来推动这项工作。
原来去年开始,市里水务部门和教育部门就在大力推进“水美校园”试点建设,目标是在2027年前推进不少于10个校园的水环境提升(上海大学也在其中)。“水美校园”是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几个方面一起发力,通过截流控污、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措施,让校园里的河道水体清澈,环境美丽,让大家的学习生活更舒心。
多部门将携手治理
记者赶到上海大学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在上海大学泮池边。“这里的水质还要进一步提升。”拿着塞氏盘测量水体透明度的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二学生唐文虎解释,泮池水体封闭,氮磷含量比较高,溶解质含量也比较高,水生态比较脆弱,透明度不到50厘米。水里的植物因阳光照射不到位、光合作用不充分,因此高温天会富营养化,从而出现蓝藻。
对此,宝山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吴嬿表示,将从水安全、水体清澈度、滨水空间、智慧水务、上大校园水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做好“水美校园”创建工作,并与市水务局加强沟通,争取尽早立项开工。市水务局相关部门表示,将做好上海大学“水美校园”立项工作,项目一旦实施,上海大学学生们的期望将变成现实。
“优美的水环境不仅是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更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涵养师生情操的宝贵资源。”上海大学后勤保障部物业管理中心绿化副主管金立方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水美校园”建设,积极、主动地与市、区、镇相关水务部门携手并肩,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校园及周边水系的治理与改善工作。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