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让市民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答卷” 让泮池更清澈 让蓝藻不回潮 阿拉还在厨卫共用 何时告别排队如厕 抬头能见蓝天 阳台不再漏水
第6/7版:第33届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帮侬忙 2025-07-09
第33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上午开线

让市民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答卷”

副市长张小宏在接听热线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收集急难愁盼问题,让市民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答卷”。今天上午,第33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厅开通。截至11时,夏令热线共受理市民诉求1.1万件,其中建设交通类2312件,排名前五的为噪声污染、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添置、物业安保、服务规范(出租车)。

“你好,这里是夏令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上午8时30分,副市长张小宏作为第33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001号志愿者,接听了前3个市民来电,涉及旧住房成套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水美校园建设等问题。

张小宏对来电市民的问题一一回应,表示相关部门将尽快赶到现场查看,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第1位市民反映的曹杨一村整体更新改造何时推进到自家楼房,他回复道:“‘两旧一村’改造已纳入本轮民心工程,按照‘三步走’的总体改造目标,计划到2032年全面完成。曹杨一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在2021年大部分房屋改造时,市里将历史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一体推动,效果不错。您提到的剩下几幢楼的改造诉求,我们会抓紧转交相关部门,督促尽快形成具体的改造方案。”

第2位市民对精品小区改造提出建议。对此,张小宏表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对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精品小区改造,是要让‘老房子变成好房子,老小区变成好小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共建等方式,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居民全程参与讨论和监督,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你刚才提的建议非常好,我们会转交相关部门,请他们对改造方案做进一步优化。”

第3位来电市民是上海大学的一名学生,她所提到的宝山校区“泮池”水浑、蓝藻问题引起了张小宏的重视。他回复道:“校园里的水不仅要安全生态,还要好看好用,让大家学习生活更舒心。市里水务部门和教委去年开始推动‘水美校园’试点建设,目标是在2027年前完成不少于10个校园的水环境提升。我们会把泮池问题转给相关部门,请他们拿出治理方案来。‘水美校园’需要大家一起参与,也希望同学们多提建议,咱们共同把校园水环境打造得‘水质好、岸线美、人水和谐’。”

今年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迎来了十多位大学生志愿者。接完市民来电,张小宏慰问了志愿者代表。来自上海大学的张依文说,希望能在夏令热线的平台上开拓眼界、了解社会,尽己所能帮助市民;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的徐乐天说,夏令热线是了解城市管理的一个窗口,愿为解决市民烦恼出一份力;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高恺飞想更多接触社会,观察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来自上海杉达学院的陈佳怡希望能近距离感受城市服务的温度。“谢谢你们,这个暑期你们辛苦了。”张小宏对年轻的志愿者们说,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能够与老百姓更加贴近,相信大家会很有收获。

第33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为期一个多月,由新民晚报社、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等主办。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徐志虎表示,今年是市建设交通系统与新民晚报合办“夏令热线”活动的第20年,我们要继续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在解民忧上下功夫,重点研究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和反复性问题,不断深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多格合一”等基层治理实践,形成办好“一类事”的长效机制。同时结合今年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夏令热线增进与市民的互动,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机制,助力形成人人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生动局面。

夏令热线期间,每周周一至周五11:00—12:30,“第33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直播”准点开启,民生直播车直达现场、民生直播间回应关切——夏令急热愁,阿拉帮侬忙。首场直播全网总看播人数超10万。

本报记者 张钰芸 王军 通讯员 闫锦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