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智己两款增程车型下半年上市 别克GL8家族荣获上半年MPV销冠 15家中企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 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达52.3万辆 上海汽车业多维度呈现回升 2025下半年中国车市展望
第14版:汽车周刊 2025-07-09

2025下半年中国车市展望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展望下半年,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也蕴含着新的机遇。根据多家机构预测及行业数据分析,2025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前低后高、温和复苏”的走势,整体销量同比微增,但结构分化加剧。

支撑下半年上行动力

一是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潜力释放,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尽管单车补贴可能退坡,但政策覆盖全年,叠加地方补贴和购置税减免,预计刺激置换需求在4季度集中释放。报废更新退坡前抢购,四季度政策退坡预期可能引发“末班车效应”,推动销量短期冲高。

二是智能化普及驱动换新需求。主要是智驾平权加速,L2+级辅助驾驶(NOA)渗透率预计可达25%(约560万辆),覆盖10万-20万元主力车型,成为核心卖点。比亚迪、华为等推动NOA功能下沉,激发年轻消费者换车意愿。技术成本下降,芯片自研和域控系统规模化量产,降低智能配置成本,提升车型竞争力。

三是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临界点。下半年渗透率或冲至56%-60%,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达1330万-1600万辆,首次全面超越燃油车。插混/增程式车型增长40%,解决续航焦虑,成为三四线城市普及主力。技术突破缓解痛点:固态电池商用、800V快充普及(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进一步消除用户顾虑。

四是出口韧性强化增长引擎,预计全年新能源出口增长31%,出口570万辆左右,新能源占比升至35%。欧洲、东南亚市场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支撑中国汽车海外增量。

抑制反弹高度的挑战

一是价格竞争加剧,盈利承压。2025年一季度已打响价格战,合资品牌为保份额持续降价。尽管下半年战火趋缓,但“增配减价”隐性竞争蔓延,行业利润率可能进一步压缩。

二是政策退坡透支需求。若补贴退坡力度超预期,可能提前透支市场需求。

三是供应链与国际环境风险。今年以来原材料波动较大,锂、钴价格震荡叠加芯片供应稳定性问题,影响成本控制。贸易壁垒升级:欧盟碳关税、美国加征电动车关税,抑制出口增速,新能源出海阻力增大。

四是产能过剩与行业出清。国内销量滞涨(全年乘用车零售预计2400万辆,同比增长5%),但产能持续扩张,中小车企面临兼并淘汰,行业集中度或升至75%,尾部品牌退出可能引发市场波动。

下半年市场走势预测

按目前判断,一是整体向上,增速温和,结构分化。下半年在政策退坡前抢购、技术迭代刺激换新、出口韧性支撑下,销量环比显著提升,但受制于价格战和产能过剩,同比增幅有限(零售预计2%-5%)。二是销量节奏:三季度受夏季淡季影响环比回落,四季度在政策退坡前冲量+新车上市(全年120款新能源新车型)驱动下,同比增速或达4%-5%。三是核心动能:新能源替代(尤其插混/增程)、智能化配置普及、出口高端化。四是企业分化特征:头部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出海优势巩固份额;合资品牌及转型缓慢车企承压。在消费市场,10万-15万元性价比车型(智驾标配)和30万元以上高端车(全栈自研)两极化增长。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下的市场将取得新平衡,处于电动化上半场向智能化下半场过渡的关键节点。对于车企而言,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将带来更多优质、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以及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出行体验。 雍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