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届嘉兴周懒予杯全国新锐围棋公开赛结束全部11轮的比赛,最终许一笛六段获得新锐组男子第一名,李思璇六段排名新锐组女子榜首,业余组冠军则被马天放八段揽下。
首次举办的嘉兴周懒予杯新锐围棋公开赛,参赛主体为职业新秀和业余高手,却为何受到棋界如此高的关注,并得到众多棋手的称赞?答案,自然要从赛事打破职业与业余棋手之间的壁垒说起。
长久以来,职业围棋与业余围棋因为发展路径和训练方式的差异,逐渐“分家”,职业棋手参加职业赛事,业余棋手竞逐业余赛场。近些年,出现职业与业余赛事倒挂的现象——职业棋手定段后,适合他们的比赛少,而全国性的业余比赛每年都不少于百项,以致不少棋手选择退出职业段位,转为业余棋手。
首届嘉兴周懒予杯的创办,旨在打破这道壁垒。受邀参赛的是男子18岁、女子20岁以下的职业棋手和七段以上的业余棋手,其中职业新锐72名,业余豪强47名。和以往不同,周懒予杯是所有参赛棋手同台竞技,计算成绩时才分开统计。开幕仪式上,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说:“这次比赛为今后打通职业赛事和业余赛事奠定了参考的基础。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赛事,挖掘更多的围棋人才,为中国围棋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这项赛事因此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职业低段与业余强手之间的实力对比,无论是棋手本人,还是广大棋友,都迫切地想得到答案。事实证明,业余大赛中熏陶已久的棋手,在职业棋手面前依然具备战斗力。马天放八段不但赢得业余组冠军,还在总排名中高居第三,收获6万元奖金。赛后马天放表示:“好不容易有和职业新锐同台竞技的机会,肯定好好珍惜。下次一定再来。”
在中国围棋协会的推动下,通过开放职业大赛的预选赛,增加参赛名额,职业低段棋手、女棋手获得了更多高质量比赛的机会。在嘉兴,不少职业低段棋手表示,以往下的大多是淘汰赛制的比赛,这次在周懒予杯每天下3轮,总共11轮,锻炼价值非常大。
嘉兴周懒予杯还要办第二届、第三届,相信今后会有更多赛事拿掉“业余”二字,打通职业与业余的壁垒,拓宽棋手交流的渠道,推动围棋人才共同成长。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