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电动车挤占人行道  人车混行步步惊心 违规隔断  漏水频发  类住宅管理难题如何解
第7版:帮侬忙 2025-07-08
金桥禹洲国际三期群租回潮现象严重

违规隔断 漏水频发 类住宅管理难题如何解

渗漏水造成墙布发霉脱落

房屋内路由器等设备随意悬挂

楼道内杂物堆积 采访对象供图

地板上到处都是渗漏水留下的痕迹

在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金湘路201弄禹洲国际三期,一场围绕居住权益与安全的“持久战”正持续发酵。业主林女士深陷其中,她向“新民帮侬忙”栏目反映,其遭遇不仅让个人生活备受困扰,更折射出类住宅管理背后错综复杂的难题。群租乱象丛生、漏水问题频发、投诉维权无果,多方矛盾交织,让这片居住区域的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深入展开调查。

群租乱象

空间挤兑 安全堪忧

林女士是禹洲国际三期15号8楼的业主,长期以来,小区存在的大量违规群租现象令她苦不堪言,自家房屋漏水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让她心力交瘁。

“楼上两套房原本是两间总面积100平方米的商业户型,现在被二房东违规隔断成10间独立房对外出租,住着十几口人!”林女士说,根据上海相关规定,出租居住房屋每个房间居住人数不得超过2人,且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而如今的情况显然违反了规定,涉嫌群租行为。林女士还透露,整栋楼约90%的出租房都存在类似问题,如此高比例的群租现象,直接导致日常生活变得极为不便。邻居们纷纷抱怨,每天早晚高峰,光是等电梯就要耗费十几二十分钟,生活便捷性大打折扣。

群租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空间的过度挤压,更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核实情况,记者实地探访了涉嫌群租的物业所在楼层。步入楼道,狭窄压抑的公共空间扑面而来,虽然白色的墙面和门框看起来简洁,但昏暗的光线让人感到压抑,不少房门紧闭。然而,表面的平静与实际的杂乱形成强烈反差:墙面布满污渍和划痕,线路杂乱无章,路由器等设备随意悬挂,作为消防疏散的“生命通道”本就十分狭窄,还被快递包裹等堆起的杂物遮挡。

林女士着重指出消防安全隐患:“二房东为了多隔出房间牟利,把通道弄得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而且还没安装必备的消防喷淋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敢想象!”在林女士的带领下,记者走进群租房现场,从走道铺设的地砖宽度预估出屋内通道仅约70厘米宽。而在林女士此前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中,出租房内部的隔断更为密集,每个房间空间逼仄,人均面积远不达标,居住环境简陋。

在该楼层,出租密度极高,人员频繁出入,电梯口常常排起长队。记者亲身体验,短短十几分钟内,电梯不停上下运行,却难以挤入,住户们脸上满是焦急。楼道内还不时有杂物堆放,进一步压缩了本就有限的空间,快递包裹散落地面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大量快递袋、纸箱随意堆放在走廊或住户门口,从侧面反映出高密度居住人口带来的种种不便与隐忧。

漏水之痛

财产受损 维权艰难

除了群租问题,漏水更是林女士的心头大患。她说,由于楼上违规装修,防水层遭到破坏,导致她家的大房间天花板连续多天渗漏水,造成墙布发霉脱落、石膏板变形,地板也因浸泡损坏。“我多次联系物业和楼上租户,但问题始终没能解决!”看着眼前遭受的财产损失,林女士充满无奈与心疼。

记者来到林女士家中察看,漏水造成的屋况触目惊心。天花板墙布发霉,部分已经脱落,石膏板鼓起变形,地板长期浸泡后,出现起翘、变色等情况。林女士指着多处明显的污渍和水迹,情绪激动地说:“你看看这地板、墙布还有石膏线,之前刚清理完水渍,没几天又漏了,全是楼上为群租装修漏水造成的!”

林女士提供的今年5月底漏水现场照片,更清晰地记录下她的苦恼。照片中,木地板白色污渍、深色水迹与细碎杂物混杂,到处是渗漏水未能及时清理留下的痕迹。“就是楼上大房间漏水,不停地往下滴,我找了物业和租客很多次,一点用都没有!”林女士认为,正是楼上群租隔断违规装修,破坏了房屋原有的防水层,才导致家中漏水问题频发。“漏水不仅影响居住美观,我更担心长期受潮会对房屋结构和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让她对房屋后续使用充满担忧。

投诉之路

整治难题 如何破局

从今年5月起,林女士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然而,楼上房屋依旧正常出租,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记者致电大厦管理方万象润悦物业服务(厦门)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了解,对方称发现群租会第一时间通报给“金港工作站”协调处理。记者又致电“金港工作站”,一名工作人员称,禹洲国际属于商办楼,共2550户,其中三期18层楼面共有543户业主,群租现象确实存在,但类住宅的管理有别于居民社区。对方强调相关部门多次整治但回潮现象严重,已经成立专案小组。

记者又向属地浦东新区金桥镇了解,工作人员回应:“禹洲国际一直是金桥镇类住宅整治和纳管的重点区域。前期已集中整治,但由于类住宅业态特殊、情况复杂,各类问题难免‘反复回潮’。为此,已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回头看’机制,全镇正在全力推进类住宅‘夏季专项整治行动’。对于林女士反映的涉嫌群租的物业,已第一时间介入核实。如核查属实,我们必将依法依规处置,坚决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记者调查了解到,类住宅因产权、使用性质等特殊性,管理难度极大。违规群租、装修破坏结构等问题极易反复,就像禹洲国际三期,前期整治后又出现回潮。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问题“死灰复燃”,成为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如何才能打破“集中整治—问题反复—再整治”的恶性循环?记者了解到本市其他类住宅综合治理的成熟经验:一是强化依法治理,完善法规体系。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要依据现有法规严格查处群租、违建等行为。二是压实各方责任,形成治理合力。明确属地街镇、住建、消防、城管等职能部门以及公寓管理主体的职责边界,建立权责清晰的责任清单。健全发现机制,要求物业加强巡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必须第一时间劝阻并上报;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作用,组织业主参与类住宅管理,共同营造遵法守规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动信息共享,提升治理效能。搭建类住宅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时共享房屋租赁、违规记录、整改情况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点,并探索建立信用惩戒机制,让违法者不敢肆意妄为。

业主期待类住宅能早日纳入社区有效监管,希望管理各方能尽快还市民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每一位住户都能安心归家。对此,“新民帮侬忙”将持续关注。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