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让地图思考 让数据说话 让城市更聪明
第T2/T3版:特刊 2025-06-30

让地图思考 让数据说话 让城市更聪明

曹杨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维系统

上海市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数字孪生平台系统首页

平台真实还原了沪派江南特色村落场景——永宁桥

星空地一体化监测

无人机赋能耕地保护

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平台的首页,从俯瞰角度全面展现了花木街道辖区概况

奉贤新城地下管线及道路要素更新维护项目外业测绘工作

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家园,其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理念强调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上海市测绘院深刻把握这一理念,以数字地图为抓手,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实践,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构建生活圈图

绘就幸福底色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的提出,是人民城市理念在社区层面的生动体现,它聚焦于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致力于打造便捷、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

上海市测绘院联合曹杨新村街道,于2023年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地图服务体系”。项目以“天地图·上海”为平台,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三维建模等技术,打造全市首张“全攻略”社区生活圈地图,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守护江南文脉

传承精神家园

上海乡村风貌保护与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城市建设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测绘院聚焦“六域、八脉、十二意象”的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借助实景三维技术,搭建了上海市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数字孪生平台。

通过高精度建模和动态监测,平台真实还原了沪派江南特色村落场景,为乡村宣传、数字文旅、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不仅保护了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更传承了乡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人们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

共享区域数据

共筑美好未来

2023年6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组织召开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推进会,审议通过了《示范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暂行办法》。这一举措标志着示范区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一体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是人民城市理念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上海市测绘院积极参与示范区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工作,推动跨区域数据共享与应用。同时,上海于2021年全面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实现了与国家坐标系的无精度损失转换,提升了数据共享效率,还为自然资源、城市治理、经济建设、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数据融合奠定了基础。

构建星空监测

守护国土空间

为落实《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上海市测绘院构建了上海国土空间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该体系将服务于自然资源、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领域,不断拓展低空遥感监测的应用场景,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从“人防+技防”向“技防+智防”的转型升级,提升自然资源监管新效能。

赋能数字孪生

提升生活品质

在花木街道,数字孪生平台复刻街道内每个角落的真实场景,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实时信息,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市测绘院在五个新城地下空间数字孪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临港新片区,完成了地下管线及道路要素更新维护,编制了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在奉贤新城和松江新城,完成了地下管线融合、三维建模及平台构建工作,推动了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测绘院通过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社区生活圈到沪派江南文化保护,从长三角一体化到星空一体化监测,再到地下空间数字孪生,测绘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让地图思考,让数据说话,让城市更聪明”的理念,同时也生动践行了人民城市理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让人民在城市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