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
春夏之交本应是早睡早起的好时节。《2025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却显示,我国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间看似达标,实则暗藏隐忧:近半数人需要半小时以上才能入睡,近六成存在失眠症状。00后日均使用手机超8小时,屏幕蓝光严重干扰睡眠节律,形成“越刷越清醒,越醒越要刷”的怪圈。互联网从业者更是深受其害,超六成睡眠不足6小时。
在门诊中,常见深夜仍沉迷手机的中老年人和熬夜备考的青少年。特别是临近中高考的学子,从四月模考到六月大考,挑灯夜读已成常态。这些患者往往表现为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中医辨证多属肝郁阳亢,气阴不足。治疗时强调先礼后兵,循序渐进。提倡尊重自然,合理作息,顺应四时,有益健康。先调作息后用药,通过疏肝养阴的中药配合规律作息,效果显著。
人体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白天充足的光照能抑制褪黑素分泌,保持头脑清醒。建议晨起立即开窗采光,工作时尽量靠近窗边。而夜晚则需要营造昏暗环境,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让褪黑素正常分泌。夜间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都至关重要。长期熬夜不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会引发注意力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问题。
中医认为春夏之交重在调养心肝。治疗上,先疏清后柔养,调和心肝气血,配合“昼精夜寐”的自然作息,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睡眠。与其熬夜透支,不如学会与自然同频——毕竟,好睡眠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作者系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