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千岩万壑林泉高致(中国画) 春夏之交睡为先 一个人跑高速 旅途中的鲜味 水性杨花 有灵性的小砂锅
第13版:夜光杯 2025-05-10

水性杨花

叶青

暮春时节,我家厨房迎来了一位新客,它叫海菜花,也叫水性杨花,产自云南大理和泸沽湖一带。花色纯白,花蕊油菜花黄。两三尺长的茎秆比空心菜纤细柔软,似随意挽结,又妥妥地箍着花穗,酷似少女高高束起充满“氧气感”的丸子头。

我在海岛长大,吃过海里的多种海菜,比如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莼。海菜和湖里的水生植物要区别开来,我便喜欢用水性杨花这个名字。

热爱烹饪的人对新食材会产生化学反应,脑海里自然合成自己的味觉方程式。美食家蔡澜在云南香格里拉看见藏族大哥背篓里还沾着晨雾的松茸,立刻蹲下来,像古董家鉴定瓷器般捧住闻。当场买下十几根,连夜挽起袖子尝试“松茸刺身”。第二天去市场蹲守更嫩的“童茸”,被朋友嬉笑:“蔡澜闻到新食材的味道,比看到美女反应还快。”虽然我美食鉴赏的段位与蔡澜先生差距很远,但也表现出如孩童打开盲盒前的兴奋和欢喜。买回家就将水性杨花松开,在水盆里漂洗起来。手触摸到黏稠感,黏度与木耳菜和海带接近。花柄有近十厘米长,很少见到这么长的花柄,花芽饱满,如同饱涨奶水的产妇的胸脯。花朵漂在水面上,洁净雅致。

我舍不得破坏它们风情万种的模样,凭着平日的烹饪经验,先做一盆炝拌水性杨花。摘掉花骨朵上的花托,切断花柄,再把茎秆切成近两寸长。锅里的水刚冒出鱼眼泡,就放入花柄;水沸,再推入茎条,汆水断生,捞起,没入冰水以保持艳丽的色泽。用心码好的水性杨花,点缀一把飞水过的彩色甜椒,淋点生抽和老抽,从“爱到骨子里的白糖调味盐”瓶里转出少许盐末。起油锅,红辣椒和蒜蓉炝香,热油往水性杨花上一激,水灵气中多了一份生动的烟火气。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入口中,茎段滑嫩爽利,脆如蒿笋,口腔溢出野性的草木芬芳;花瓣软似蓼叶,在热气中舒展着,细嚼伴有淡淡的清甜花香;花柄有微滑的质感,鲜嫩的纤维丝丝清甜。光盘后舌尖缠香。

我担心水性杨花如初春的草花、仲春的香椿芽、暮春的豌豆头,突然一天就不见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做油盐炒水性杨花,就像《红楼梦》中的油盐炒枸杞芽。探春和宝钗偶尔兴起,打发人给柳家送去五百钱,做一道油盐炒枸杞芽,柳家的笑称“三二十钱的事”便能办妥。我买的一大盒水性杨花的价格正是二三十元。油盐煸炒手法极简,我在油中把五花肉煸香,倒入水性杨花,炒十几下便可起锅,素菜中有荤香,花柄与枸杞芽的口感接近,市井烟火也可以向上“社交”。

食之必知之。水性杨花是我国特有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2700米以下的高原、湖泊、池塘和溪流中,主要分布在云南泸沽湖、洱海和剑湖,喜欢弱碱性的水质,自带黏性。在深水区植株可长达4米,在浅水区就只有二三十厘米。花朵通过长花梗浮出水面,昼开夜合,每年五月至十月,铺满水面,一阵风吹来,满湖都是灵动的舞者。行走的诗人看到了,随手写出“泸沽湖的月光碎成花瓣”。云南白族和摩梭人把水性杨花看作生态的图腾,是纯洁爱情的象征,彝族古歌谣中有“清水湖中花不败,情真不怕等三载”。科学研究者把水性杨花誉为“水质的试金石”,因为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仅仅存活于一类和二类水质,拒绝水污染。这样环保的时蔬,竟然可以享用大半年,我想它会是我今年暑热中最长情的陪伴。

可是“水性杨花”这个成语在民间中带有贬义,是明清小说中贬斥女性感情不专的用词。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水性杨花在汉语成语中意指“流水易变,杨花轻飘”,描写自然给予水流生命力并赋予杨花(即柳絮)随风飘逸的意境,用于赞美自在、灵动和柔美的特质。

出售水性杨花的商家在标签上印上海菜花三个字,再括号水性杨花。学者和媒体也喜欢用海菜花、波叶海菜花等中性名词来代替水性杨花,以避免干扰公众的认知。我想,水性杨花把根系伸入水底的泥窝,却出污泥而不染,开出圣洁的花,这一沉水植物是高原生态晴雨表,是餐桌上自然对人类健康的承诺和告白,我们应该具有不避斧钺的精神勇气,让历史与民俗的认知得到统一。

水性杨花很贴切也很贴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