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讨钗(设色纸本) 在战鼓与鸽哨之间 57岁的心灵蜕变 被时光摩挲过的壁立千仞 褒廉刺贪诗话
第12版:夜光杯 2025-05-09

被时光摩挲过的壁立千仞

王瑢

昨夜一场大雨,破晓时方才暂歇。绝早起来推窗眺看,远远的天边灰白色云片,仿若屋顶上剥落的层层白粉。乍暖还寒的福建泰宁,山中阴冷更深更甚。

晨雾中一行人驱车赶往目的地。行程紧锣密鼓,白天乘竹筏漂流,彤云向晚时分夜游九龙潭。

大巴车行至九龙潭景区停车场,远远望见阔达的大门以巨大天然屏风“九龙大赤壁”殊绝之丹霞山为背景,岩层沿垂直节理裂隙崩塌,恰与泰宁县“杉阳明韵”的人文建筑风格契合。

进得景区频频回望,总觉那景观大门简洁之中蕴含深意。热情的地导指着“九龙潭”三字道,“铜钱作造型,此地真乃聚风聚水聚财之美好之所噢。”是颇为得意的口吻。

一脚踏入,好运随行。前方有同伴惊喜地叫出声来,“兰花!兰花!”一语未毕,地导打断道,“与兰花极像,但不是兰花。是此地特有的阔叶山麦冬群落。”抬手指向斜对面的崖壁左上方,“兰花当然有。目力所及之处便是喽。”

仰望眼前典型的青年期“深切峡谷”,另一条向北偏西方向的裂缝称“线谷”——沿岩石的裂隙侵蚀而成,且因这种侵蚀仍将继续,随时间推移,“线谷”将越来越宽,最终渐变为“巷谷”或“峡谷”。

跟随地导向更为陡峭的高处去。

丹丘拔地而起,形态因构造与发育条件迥异。面前这座山海拔不过四五百米,素日里缺少锻炼的一行人,没多会儿工夫便步履沉重,喘息连连。

善解人意的地导立于前方给大家鼓劲儿,他说,“陡崖坡乃丹霞地貌最为常见的形态,特征亦最显著。坊间习惯称其‘青云天梯’,祝福远道而来的客人,平步青云,步步高升……”言辞如诗,予人温暖与力量,顺着Z字盘旋步道拾阶而上,脚下似乎也轻快了许多。

沿途经过之处,处处可见山峰奇美,幽谷以林见静,以水环秀,在九龙潭皆得以完美见证。

每走一步,可见成片成片的遒劲大树,枝繁叶茂,翠绿葱茏。掏出手机拍照,即时上网查询,得知此树叫“苦槠”——槠树壳斗科植物,又名大叶橡树,有甜槠、苦槠之分。见我俯身弯腰捡拾落在地上的果实,地导笑道,“槠树寿命极长,四季常绿。苦槠果淀粉含量极高,在艰难年代,当地人用其制作苦槠糕果腹。顶饱噢!”这些植物在特殊时刻可以救命,绝非虚言。

攀至峰顶,乌冈栎的叶片给阵阵山风揉成细碎银光,银华熠熠。这种壳斗科古树在嶙峋的岩隙间历经岁月沧桑,终究盘踞成青铜色根雕。细看繁茂的叶片,短小不过二指,却硬是将千百年历史篆刻成质地坚硬的木纹。

相传古时的樵人总在深秋至此,采集大量的栗褐色种子酿酒。如今那些古老的酿酒歌谣随山风尽逝,徒留岩壁上道道深刻凿痕,向后人展示并记录着它们作为白炭原料的宿命。

举目西眺。山顶的风永远比想象中来得惬意。棱角分明的断层崖,仿佛天神刻意遗落在此的冷兵器,于天地间陡然劈开一座呈三角状山屏,将泰宁盆地与耸立的群山斩作赭红色的两个世界。

正午的阳光穿透密林尽洒,浑圆山体泛着金光掠过断层面,在垂直的岩脉上投下远古时代神秘的铭文般阴影。某个瞬间,忽然洞悉了古人缘何要将地壳的创痛称为“造山”,这般凌厉的线条,暴裂无声。

群山连绵,云絮游移,迷离的瞬间以为凌于云端。忽见万丈深谷间影影绰绰,升起形似朱砂染就的巨型仙桃。此时无声胜有声。众人屏息凝神,举起手机抓拍定格,静静感受那被时光摩挲过的壁立千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