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葵花向日倾(中国画) 赤龙含珠 我这二十年 我与“虾球”的故事 热爱是与世界对话的麦克风 苏图图与风滚草
第14版:夜光杯 2025-05-07

苏图图与风滚草

韩浩月

苏图图是一个网名,来自一个中国网络漫画作品,他还有另外两个网名,所以我经常把他名字搞混。我知道他是河北人在东北大连,我还知道他会写歌、有个十岁左右的女儿……他在我的朋友圈里长期沉默,一年也不说几次话,我不想称呼他的名字苏图图,但也别无他法只好叫他苏图图。

我对苏图图有比较深的印象,是因为我们是相识十多年但却未曾谋面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还有不少,我总觉得苏图图年龄比我小一些,是名80后,这些年我总爱跟老头儿打交道,遇到80后就感觉到他们很年轻。

苏图图给我的感觉是他身上有一股强烈的少年感,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未曾走近但也不曾走散的原因,不管他传递给我什么信息,我都觉得他是名少年。他发来创作的歌曲,听那歌词与旋律,妥妥的校园民谣风,又加了不少乡村民谣风,他好像在某个乡村种地,又好像在某个较大城市当白领或金领,他像是一个月也不出门,也像是经常坐飞机天南海北地飞……但他有定气,气定神闲,安稳松弛,跟他聊天,我得打字慢点儿。

苏图图除了写歌,还写乡村题材的散文,我得说他的写作速度挺慢,这么多年也没看到过他几篇文章。读他的文章,我发觉苏图图还真是让人没脾气,他的作品如他的人一样,平缓、淡定、从容,当然,我也看到了他更多的童心、怀旧、深情,他对乡村生活以及童年记忆的描述让我读着读着心就完全静了下来。

苏图图在文章里所讲述的那些,我几乎都经历过,比如割麦子、躺草垛、滚钢圈、吃冰棍、走夜路、听故事、赶大集等,他所叙述的事儿,可以代表我,我们可能年龄上差个十岁八岁,但在乡村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上,重叠度却颇高,只是让我写的话,我可能没法像他写得如此细致,且有一种独特的气场——苏图图的文字有无形的情境酝酿能力,那些文字如同天上逐渐汇拢的浮云,也如大片湖水中心的漩涡,或者旷野里诸多风滚草“开会”聚集时形成的狂欢地,作为写作者我通常拒绝进入其他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以图保持客观与理性,但苏图图的文字让我不设防,可能也与我跟他“太熟了”有关系。

说到风滚草,我觉得风滚草的人生不在轨道,在旷野,风滚草特立独行,崇尚自由,风滚草会跳着舞走路,身边的风声就是音乐……风滚草与苏图图之间的关系,就是苏图图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乡野万籁俱寂,倘若你一个人走夜路回家,在那种安静得能听到心跳的氛围里,不觉中你会被前方红灯笼的光亮吸引,那灯笼就是狐狸尾巴,然后你会产生错觉——家就在前方了!感受着那种马上就到达的状态,你走啊,走啊!虽近在眼前,但就是到不了!”我怀疑他在写作开始之前,总是要运一段时间的气,等气运足了才开始敲打键盘来写,我喜欢读他每篇文章之前的引文,他学会了民间说书艺人的手段,会制造悬念,但又让你觉得妥帖、不夸张。

除了写乡村,写童年,苏图图写的最多的还有他的女儿,可以说他集齐了一个中年男人获得宁静感的三大要素,女儿的“大驾光临”,使得苏图图有了理直气壮拒绝成为“大人”的理由,他第一次被四五岁的女儿批评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喜悦感,有着一种“我终于也有今天”的炫耀感,他给女儿讲故事,成为一名童话作家或者小说家,他陪女儿做游戏,估计玩得比孩子还投入,他用爱女儿的心态来爱他周边的一切,因为他所处的环境都带有闪闪发光的亮度……写到这儿,觉得文学啊、理想啊什么的其实也没那么重要,生活与爱,才是最重要的,苏图图在他的现实世界与创作世界中,完美实现了自洽。

关于苏图图的故事,或许还有许多,但我写到这儿得结束了,因为我并不算怎么太了解他的生活,我们两个作为朋友,就像荒野里遇到的两团风滚草,一阵大风吹过去就擦肩而过,然后得花一段时间等另外一阵大风,再把我们刮到一起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